黨中央國務院頒布“十一五”國民經濟發展綱要之后,自對節能減排設定了具體的約束性指標,并作為考核各級政府領導的指標之一以來,各級政府的發展重心正由“快”向“好”逐步調整,各種政策、法規、技術、規范相繼出臺,在全社會營造出了一種節能減排的氛圍,各級政府對醫藥行業節能減排工作的監管力度也進一步加強。
2008年7月1日上午,國務院總理、國務院節能減排工作領導小組組長溫家寶主持召開節能減排工作領導小組會議。會議強調,2008年是實現“十一五”節能減排約束性目標的關鍵一年,必須下更大決心,花更大力氣,打好節能減排攻堅戰,務求使節能減排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預計北京奧運會后,制藥行業將會掀起新一輪節能減排高潮。
自2005年原國家環保總局(現為國家環境保護部)下達《制藥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編制任務以來,制藥工業的污水排放新標準一直備受關注。歷時3年半后,這一業內普遍認為將對制藥工業結構調整產生重大影響的強制性標準,已于2008年8月1日正式實施。按照新的排放標準,一些大型制藥企業每年用于治污的費用將達到上億元,而中型企業也要花費幾千萬元。新政策提高了現行污染物的排放標準,要求新建制藥企業必須按照新標準設計和生產,老企業則在3年過渡期內完成整改。部分原料藥生產企業將因無法達到新標準被要求停產整頓,部分制藥企業因無力消化較大的環保成本而出局,藥品制造行業將開始新一輪洗牌。新《制藥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加速醫藥企業優勝劣汰和產業升級。
據某權威機構對25家制藥企業做的調查顯示,目前,制藥企業對于節能減排方面存在的困難主要集中在資金和技術的困乏上。而醫藥產業節能減排的最熱點問題,則主要集中在清潔生產、能源再利用、政策資金技術扶持、水處理、有害物排放上。其中對資金的需求提到較多,20%的受訪企業認為需要資金支持,亦有20%承認對于如何有效執行水處理存在難度。同時,不少受訪企業認為,目前醫藥產業節能減排的關鍵性技術問題在于資源再利用、新技術扶持、水處理、成本及環境監測。據統計,企業最為迫切的關鍵難題是水處理問題,有近1/3認為解決水處理技術問題是最關鍵難點。
目前,華北制藥、東芝堂藥業、哈藥集團、海正集團、東藥集團、石藥集團等一大批龍頭企業,通過不斷加大科技投入和技術攻關力度,在節能減排領域形成了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取得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豐收。然而,有專家指出,要實現醫藥產業節能減排目標,除政策法規保駕護航外,關鍵要有科技創新做支撐。但目前大部分醫藥工業企業仍面臨政策、資本、管理、技術等多方面關鍵而迫切的問題。
面對制藥行業中的節能減排問題,本刊記者分別采訪了幾家有代表性的制藥企業和自動化產品提供商,聽取他們對此問題的獨特見解。
制藥企業篇
華北制藥集團倍達有限公司 北京雙鶴藥業股份有限公司
計控能源室主任 孫旨義 工業園(北京)片劑車間設備
主任 楊磊
自動化技術應用情況 良莠不齊
孫主任表示,目前華北制藥集團倍達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已經廣泛采用自動化控制設備,其對穩定生產過程,提高產品質量,減輕操作人員的勞動強度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整個自動化程度較高,處于國內同行業領先水平。但涉及節能降耗的功能應用只是局部應用,沒有廣泛開展,尤其大的用能設備及動力系統,還有待于深度挖掘與應用。楊主任則說,北京雙鶴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的自動化設備占到30%,主要是由PLC進行控制的設備,如壓片機,包裝線。全自動化的設備不多。新片劑項目將引進自動化程度很高的設備(大量使用PLC及工控機的設備,主要實現藥品生產的可重復性和高效性),如制粒、壓片、包裝等。并將通過BUS和信息系統連接,實現監控、數據采集、分析功能,減少人的因素對藥品生產過程的影響。滿足GMP,實現生產過程安全性和可再現性。
具體的需求和規劃
孫旨義:
(1) 2007年前后,華北制藥先后被定為河北省“雙百家”和河北省“雙三十”節能重點企業。
(2)到2010年底,要求實現節能3.96萬噸標準煤,集團制訂了5萬噸標準煤的目標。
(3)主要產品的單位產品綜合能耗和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要實現逐年降低:
*萬元工業增加值綜合能耗要降低25%。
*萬元工業增加值取水量要降低36%。
(4)加速淘汰國家明令淘汰的工藝、設備和產品。
(5)根據《河北省節能減排綜合性實施方案 》中規定建立節能評估審查制度。制定《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審查辦法》,把節能評估審查作為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的強制性準入門檻,所有新、改、擴建項目必須進行節能評估和審查。
(6)采用科學的管理手段,依據國家的節能法規、政策、標準,合理用能,優化能源結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7)建立合理的節能降耗管理體系,優化工藝過程,采用高效節能的電機設備、驅動技術及綜合自動化控制方案,最終完成節能減排目標
楊磊:節能主要是節約水、電、汽。固體制劑生產主要消耗是電及少量的水。減排主要是廢氣、廢水、粉塵和噪聲。固體制劑生產主要產生粉塵、廢水和噪聲。我認為應該節電,減排廢水,粉塵及保護生產者降低噪聲。規劃主要是對7.5kW的電機進行變頻改造和對除塵系統進行改造。需要能滿足北京市新地方排放標準的除塵設備生產廠家的幫助。
采訪中,孫主任介紹,目前華北制藥集團倍達有限公司已經通過采用變頻驅動技術,根據工藝要求對電機、攪拌器、離心機的頻率進行適當的調整,保證功率合理輸出,達到節能降耗的目的。年節約22.6萬元/臺;另外,采用高效、環保的復疊式-75℃制冷機組替換 “2臺LS70D低溫冷水機組(不環保)+2臺CRL-200WT-2A制冷機組(不環保)” 的系統組合(合二為一),年節電330萬kW,折合標煤400噸,年節約資金180萬元;用常溫變壓吸附制氮(自產)替代深冷制氮(外供),年降低成本100萬元等節能減排的措施。在未來,華北制藥集團倍達有限公司對節能減排也有著明確的規劃和目標。預計通過優化整個生產工藝,以提高生產過程中的能效,從而實現節能;協調能源資源, 優化能源結構,建立合理的節能降耗管理體系,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采用高效電機設備,可以大幅度降低電機能耗;風機、泵類、攪拌電機和壓縮機所用電機消耗了40%的電能,采用變頻驅動調速技術及綜合自動化控制方案,可以更準確地調節流量并優化供料的質量,可以實現節能,減少機械損耗和降低運行成本。楊磊也表示,希望未來可以通過提高生產效率實現減排,主要表現純化水制造中產生的濃水如何合理運用;有沒有自動、高效的除塵設備等問題。
對自動化產品供應商的建議
采訪的最后,記者問道二位對自動化產品供應商在產品、服務方面有何建議。孫主任說道,希望供應商能夠提供完整的解決方案,而不是單一的產品,產品的功能只有放在有效的解決方案里才會實現最大化。楊磊則表示,希望自動化產品供應商能從簡化設備減少傳動損耗、降低粉塵產生幾率等方面改進。
自動化產品供應商篇
要實現醫藥產業節能減排目標,關鍵需要科技創新做支撐。這就對自動化產品供應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此,記者采訪了北京和利時自動化技術部副部長王國峰先生。
記者:貴公司針對制藥行業所提供的產品或解決方案的特色在哪?主要應用在哪些控制當中?目前應用情況如何?
王國峰:第一,液體、粉末灌裝機在制藥行業都是比較重要的機械設備,以和利時工控產品為核心的灌裝機具有灌裝速度快、精度高等特點。
第二,和利時工控產品已經應用在藥品包裝生產線上,生產線由泡罩包裝機、攝像式在線檢測系統、聯動機、裝盒機等組成;能自動完成藥品泡罩包裝、缺片檢測、剔廢、自動折疊說明書并與藥板同時裝入紙盒;對藥板、說明書的漏裝自行剔除、無藥板自動等待。整條生產線各組成部分具有獨立的PLC人機界面控制系統,性能完善,動作協調、運行可靠。
第三,和利時公司提供詳細的污水處理方案,具有幾十個典型污水處理業績,對醫藥生產廠廢水處理能夠達到一級排放標準。
第四,在醫藥廠的供排水系統采用和利時公司的恒壓供水、變頻排水等方案,實現了節能減排,經濟效益顯著提高。
記者:您認為目前國內制藥行業用戶對自動化產品的認知程度如何?他們在采購的時候最關注的是什么問題?對于用戶如何選擇自動化產品,您有何建議?
王國峰:我個人認為制藥行業對自動化產品要求還是挺高的,對于各種自動化產品也有充分的認識。現在對采購自動化產品都有開放性、數字性、總線性需求,所以選擇自動化產品時也需要多注意這幾個方面的性能。
記者:節能減排是國家目前發展的一項戰略方針,各行各業都在大力推進節能減排,其中制藥行業也是節能減排的重點行業之一,請問您認為國內制藥企業于節能減排的重視程度如何?他們有哪些具體的要求?
王國峰:制藥行業近幾年由于國家各級機關的監查,其對減排工作非常重視,大的制藥廠都自己建立了廢水處理廠。但是對于節能措施采用不是很多,最多采取先進的供排水方式。
記者:貴公司是否推出針對制藥行業節能減排的產品或解決方案?能否詳細介紹一下?目前在哪些具體項目中有過成功應用?為用戶帶來了怎樣的收益?(請詳細回答)
王國峰:污水處理方案: 常見的污水處理工藝有A2/O法、氧化溝法、SBR法、CASS法、CAST法、AB法、生物接觸氧化法(BOC)、曝氣生物濾池( BAF)、生物膜法等,污水處理工藝流程主要包括機械處理、生化處理、污泥處理等工段。由機械處理以及生化處理構成的系統屬于二級處理系統,其BOD5和SS去除率可達到90%~98%。處理效果介于一級和二級處理之間的一般稱為強化一級處理、一級半處理或不完全二級處理,主要有高負荷生物處理法和化學法兩大類,BOD5去除率可達到45%~75%。具有生物除磷脫氮功能的二級處理系統通常稱為深度二級處理。為了去除特定的物質,在二級處理之后設置的處理系統屬三級處理,例如化學除磷、絮凝過濾、活性炭吸附等。
記者:目前國內制藥行業主要是通過變頻技術來實現節能減排,您認為未來還會融進哪些新興的技術來更好的實現節能減排嗎?
王國峰:變頻技術主要應用在水、風輸送上,隨著能夠采用變頻技術的環節越來越多,通過這種技術的節能減排空間已經不大,未來的節能減排應該重視新能源的利用,比如太陽能、風能、生物柴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