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auswy"><sup id="auswy"></sup></ul>
  • <ul id="auswy"></ul>
    ABB
    關注中國自動化產業發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業安全大會
    OICT公益講堂
    當前位置:首頁 >> 資訊 >> 行業資訊

    資訊頻道

    智能電網經濟時代已經來臨,能源結構有望突破性改變
    • 作者:賽迪顧問
    • 點擊數:652     發布時間:2013-06-22 10:01:55
    • 分享到:
    [db:描述]
    關鍵詞:

      2012年,中國智能電網建設繼續保持較快的發展速度。在政府和企業的大力推動下,智能電網的戰略地位不斷提升。中國智能電網技術研發、標準體系建設與示范應用全面駛入快車道。目前,從產業鏈層面分析,中國智能電網的升級改造將對分布在不同環節上的企業帶來新的機遇,為電工、信息、通信、材料等多學科帶來創新發展契機。智能電網建設不同程度地對發電側、電網側、用電側及信息通信等相關產業起到了帶動作用。

      中國電力需求快速增長促進智能電網建設規模穩步擴大

      從中國全社會用電需求數據來看,近五年以來,中國全社會電力需求規模持續快速增長,2012年,中國電能消耗量超過5萬億千瓦時,較2011年增長9.1%。從2008年到2012年,中國電能消耗量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11.9%。未來三年,隨著經濟發展、城市建設進程加快,中國電力需求將繼續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為智能電網的發展提供有效的市場保證。

      表 1 2008-2012年中國電能消耗量與增長  數據來源:賽迪顧問 2013,04

      與電力需求快速增長相對應的是中國國家電網公司、南方電網公司的持續投入。以國家電網為例,2010-2012年國家電網公司累計投資規模達到6356.9億元,相比2007-2009年,增長率超過15%。

      中國能源供給與需求存在地域上的不平衡,智能電網將成為能源輸送的重要手段

      從中國能源利用情況來看,能源供給主要來源于中、西部地區,而能源需求則主要分布在東部經濟發達地區。能源供需存在地域上的不平衡,并且在持續多年的能源輸送過程中損耗巨大。以煤炭為例,我國鐵路運力的50%基本為煤炭運輸所占據,其中電煤又是主要部分。用鐵路巨大的電力消耗運輸煤炭加大了資源的損耗,也增加了能源利用成本。而公路煤炭運輸隨著油價的上漲也成為既不經濟又不環保的能源輸送方式。2012年,“三西”(山西、陜西、蒙西)地區輸煤輸電比例高達18:1。傳統的大規模輸煤發電模式,造成能源損耗與運輸過程污染并存的局面長期存在。變輸煤為輸電的呼聲逐漸強烈。一次能源資源分布與能源需求發展不均衡的國情,決定了必須充分發揮電網遠距離、大容量、高效率輸送能源的強大功能,實現煤炭資源和清潔能源的集約化開發、大范圍配置和高效率利用。然而現有500千伏電網的經濟輸電距離小于800公里,無法滿足遠距離、大規模、大容量輸送電力的要求。因此必須自主研發遠距離、大規模、低損耗輸送電力的特高壓電網核心技術。目前,中國特高壓輸電技術已經處于全球領先地位,長距離輸電已經成為能源輸送的重要方式。以特高壓主干網構成的中國堅強智能電網可以有效實現安全、穩定、高效的能源利用,并將從國家層面優化能源輸配結構,為經濟發展保駕護航。

      智能電網技術逐漸成熟,清潔能源并網規模增大

      智能電網的發展是一項系統工程。智能電網一方面加強了電力系統的安全性,同時也是柔性輸電技術的直接應用。相比之前新能源并網的難題,隨著智能電網各類標準及技術的落實,風電、光電等分布式發電已經逐漸從試點應用走向并網推廣階段。

      預計到2020年,中國能源利用結構進一步優化,太陽能發電、風力發電和智能用電研究水平國際領先。同時,清潔能源的利用也將在保證國家經濟發展的同時實現社會節能減排目標。根據國家電網綠色發展計劃,中國2020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05年下降40%~45%,如此算來,國家電網經營區域的貢獻度將在22%左右。智能電網的發展功不可沒。

    熱點新聞

    推薦產品

    x
    • 在線反饋
    1.我有以下需求:



    2.詳細的需求:
    姓名:
    單位:
    電話:
    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