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auswy"><sup id="auswy"></sup></ul>
  • <ul id="auswy"></ul>
    最新廣告
    關注中國自動化產業發展的先行者!
    工業智能邊緣計算2025年會
    CAIAC 2025
    2025工業安全大會
    OICT公益講堂
    當前位置:首頁 >> 資訊 >> 行業資訊

    資訊頻道

    破解世界難題 見證中國速度
    • 點擊數:247     發布時間:2025-07-16 15:42:28
    • 分享到:
    “我們抱著研制世界上最快高速列車這樣一個決心,以不服輸的韌勁攻克了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題,最終突破了高韌性高速牽引系統技術,打造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牽引系統產品平臺,使‘復興號’的牽引動力、速度、加速度等關鍵指標國際領先?!瘪T江華說。

    目前,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高速鐵路運營里程最長、商業運營速度最快的國家,高鐵更是一張亮麗的中國名片。619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新征程上的奮斗者”中外記者見面會,5位中國高鐵領域從業者代表分享中國高鐵成功之道。

    他們堅守自主創新信念,助力中國高鐵持續領跑世界。

    中國中車集團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馮江華是一名高鐵科技工作者,他用“三個堅持”概括中國高鐵成功的秘訣——堅持建設交通強國目標不動搖、堅持自主創新信念不動搖、堅持協同創新機制不動搖。

    中國高鐵的創新歷程波瀾壯闊,馮江華是見證者,更是參與者。

    2013年,我國確立研發“復興號”動車組。馮江華受命主持研發牽引與控制系統。他帶領團隊奔赴各鐵路局動車段調研、跟車、測量、采集工況數據、分析處理技術難題。在破解輪軌黏著技術世界性難題時,馮江華團隊用往鋼軌上噴水、抹油等方式來模擬極復雜的運行條件,不斷創新控制策略、優化控制參數,最終實現了世界領先的輪軌黏著利用系數。

    “我們抱著研制世界上最快高速列車這樣一個決心,以不服輸的韌勁攻克了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題,最終突破了高韌性高速牽引系統技術,打造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牽引系統產品平臺,使‘復興號’的牽引動力、速度、加速度等關鍵指標國際領先?!瘪T江華說。

    時速從350公里提升到400公里,全球領先的永磁牽引動力技術攻關成為關鍵之一。在攻關過程中,馮江華帶領團隊在超過40攝氏度的實驗室里連續數月24小時輪流值守,累計完成了多達150GB(吉字節)的試驗數據,最終取得實質性突破。

    去年12月29日,全球運營時速最快高鐵CR450樣車下線,馮江華團隊研制的高鐵永磁牽引動力技術得到了創新應用,標志著我國高鐵開啟了“永磁時代”,也實現了從“追趕者”到“引領者”的跨越。

    他們搭建技術標準體系,讓中國高鐵實現了從“引進”到“引領”的跨越。

    中國鐵路設計集團有限公司海外事業部總工程師夏健是雅萬高鐵總體設計負責人。工作以來,他先后參與了哈大高鐵、盤營高鐵、雅萬高鐵等高鐵建設,扎根海外長達10年。

    作為一名鐵路設計者,夏健認為,中國高鐵的成功密碼,是搭建了兼具創新力、適應力和系統集成的技術標準體系。

    從茫茫雪原的哈大高鐵到熱帶風情的海南環島高鐵,從大漠風沙的蘭新高鐵到江南水鄉的合福高鐵,中國高鐵技術標準能夠適應各種惡劣的氣候環境和復雜的地形地質條件。依托國家戰略的支撐和全產業鏈的協同突破,中國高鐵實現了從“引進”到“引領”的跨越。

    工作20余年來,夏健見證了中國高鐵設計理念和方式方法的不斷革新。同樣,隨著技術更迭,從手繪圖紙到全流程BIM(建筑信息模型)三維設計,從肩扛儀器徒步勘測到自主創新搭建“天空地一體化”勘測技術,這些手段都大幅提升了勘察設計的效率。

    “我們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將高鐵規劃建設和國家戰略與區域經濟發展緊密結合,形成了設計、施工、裝備和運維的完整產業鏈,這些都是中國高鐵的成功密碼?!毕慕≌f。

    他們發明創造各類設備,為中國高鐵建設保安全、創優質。

    中國鐵建中鐵二十一局集團平慶鐵路項目職工馬小利是一名基層鐵路建設者。扎根施工一線30余年,他以工地需求為導向,就地取材、自主鉆研,先后研制革新20余種應用于鐵路建設的施工設備,被稱為工地“發明家”。

    在馬小利的成果“工具箱”里,一件用在開掘高鐵隧道的“調頭神器”是他的得意之作。

    隧道內施工,車輛調頭非常困難。開車進入用時10分鐘,倒車退出需近1小時,而且油煙大、不安全,甚至影響施工進度。

    身處一線的馬小利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下定決心,要研發一個幫助隧道內施工車輛原地調頭的裝置。但難度遠超他的想象。他一邊畫圖一邊向技術人員請教,加工模型反復探索修改,直到形成了43頁標準設計圖紙。

    功夫不負有心人。通過不斷探索,馬小利和同事成功研發出一個可行走、可升降的調頭裝置,幫助隧道內車輛自動調頭、自動行走,極大地提高了施工效率。

    “這個‘調頭神器’實實在在解決了我們施工現場的難題。我認為,這是我最好的發明創造,也是我心中中國高鐵成功的密碼——堅持科技創新和工匠精神?!瘪R小利說。(科技日報北京6月19日電)

    來源:《科技日報》

    熱點新聞

    推薦產品

    x
    • 在線反饋
    1.我有以下需求:



    2.詳細的需求:
    姓名:
    單位:
    電話:
    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