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場主題為“LNG黃金時期——液化氣體物流的趨勢與發展”的行業研討會在上海舉行。
研討會重點討論了蓬勃發展的中國LNG(液化天然氣)市場,以及客觀上要求眾多企業所應做的應對與轉變,在會上展示的中集安瑞科樣本或許可為行業發展提供新的借鑒。
蓬勃發展的中國LNG市場
LNG在所有由于距離、國家邊界、較差的地質條件(山脈、海洋等)等因素導致管道連接不易到達的場合扮演了重要角色。LNG市場正在全世界范圍尤其是在中國快速增長, LNG貿易也在不斷增加,據BP預測,未來30年世界LNG貿易將以每年4.4%的速度增長。
有數據顯示,2010年,在世界范圍內產生的2.12億噸LNG貿易,有947萬噸進入了中國,占比4.5%。
“LNG進口已經成為中國能源結構改善重要的一部分。而5年前根本就沒有液化天然氣進入中國,中國開始在LNG市場扮演重要角色,且其趨勢是正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速度在增長。”世界領先的德國TGE氣體工程有限公司(TGE公司)首席執行官 Werner Schlott 對記者說。
中國有海岸線長的便利條件,可以從世界各地的液化天然氣市場購買LNG。目前已有不少液化天然氣進口碼頭沿著中國沿海在運作或在建設和規劃中……
“可以預見,未來10年,中國的LNG進口量將可達到每年4000萬噸,幾乎是2010年進口總額的4倍。”Werner Schlott認為。
相比而言(與管道引進相比),引進LNG的風險相對要小,客戶分散性好、市場開發相對容易、氣源的靈活性大。對許多國家來說,滿足全國管道網供應天然氣的需求,液化天然氣進口碼頭是其唯一且經濟的解決方案,中國也不例外。
在我國近海地區,尤其東南沿海省市經濟較發達,對LNG價格的承受能力較強,對能源特別是清潔能源的需求量大,而這些地區離天然氣資源豐富的西部地區距離較遠,國內天然氣管網到達的地區有限。
有業內人士稱,“在中國,建LNG中心的時代即將來臨,快速增長的LNG市場不僅會促進大規模的LNG貿易(25萬立方米以上)發展,在特定區域小到中等規模的液化天然氣生產和銷售新業務也將被開發。”
TGE公司執行總裁Michael Haid博士分析指出,中小型終端將在未來的液化天然氣供應鏈中發揮重要作用,國際上目前已經出現了從20立方米至266000立方米容量不等的卡車運營商。
事實上在中國也正如此,“近年來,中國內陸中小型LNG液化工廠,如新疆廣匯、山西易高煤層氣等公司生產的LNG氣量越來越多。” 一位業內人士對記者說。
呼喚創新儲運技術
LNG市場蓬勃發展的同時,必然要求發展新的儲存技術和運輸方式 ,這為儲運設備與方案供應商提供了更大的挑戰和機會。
目前國內LNG運輸幾乎全部采用公路槽車運輸,遠距離運輸成本較高,一定程度上限制了LNG產業的發展。未來,中國需要探討公路、鐵路、近海和內河的多程聯運的可能性,一方面減少LNG遠距離運輸的成本,另一方面進一步發展LNG的消費市場。因此,“積極、穩妥地推進LNG的多元化物流模式將成為一種趨勢。”中集安瑞科一位戰略發展管理人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
在設備制造方面,“隨著國內接收站的建設以及下游LNG市場的擴大,光氣化器每年就將有4億元人民幣左右規模。”中集安瑞科工程服務協調小組組長王鳳林說。
目前,大油氣公司將天然氣產業鏈發展作為未來幾年的戰略重點,正積極部署中下游滲透戰略,實現研發、工程服務、裝備制造的產學研和工程服務一體化發展,力求形成對產業鏈和價值鏈更強有力的全面控制。
但我國LNG產業與發達國家有近40年的差距,LNG儲罐設計與建造技術標準主要集中在歐洲、美國、加拿大和日本,“核心部件或核心技術掌握在少數外國公司手中。目前國內幾乎沒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大型LNG裝置,而技術含量較低的中小型項目設備競爭激烈,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矛盾突出。”王鳳林指出。
有業內專家指出,長期來看,大油氣公司進入能源裝備制造業的戰略舉動將直接擠壓天然氣中下游裝備制造廠家的生存空間,給能源裝備制造廠家帶來極大沖擊,但目前大油氣公司在天然氣中下游能源裝備制造方面能力尚缺,還需3—5年的積累學習。
另外,“隨著競爭對手的逐步增多,市場產品的同質化現象將越來越嚴重,隨之帶來的必然是價格戰,在產業鏈中的低層次競爭。因此,唯有在技術或商業模式上進行創新,才能保持長久的競爭優勢。”王鳳林說。
中集樣本
2008年,中國國際海運集裝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集集團)與盧森堡GASFIN INVESTMENT SA公司簽署收購協議,受讓該公司持有的TGE公司60%權益,成為TGE公司的第一大股東。
自此,中集集團與TGE公司雙方強強聯手,進軍中國氣體裝備儲運市場。據悉,目前中集集團旗下主要從事儲運裝備業務的中集安瑞科在LNG工程業務方面已具有國內領先優勢。
為滿足LNG市場日益提高的儲運需求,近期TGE公司通過收購Technodyne公司,加強了罐箱的設計能力,并聯合開發了世界上第一個大型儲罐(水容積達到32萬方),在本次研討會上與業界分享了“大型儲罐”、“GTT薄膜式儲罐技術”、“ECT儲存(球罐的安全替代品)”、“天然氣發展的一站式服務”、“板殼式換熱器”和“低溫儲存系統的創新技術”等代表國際水平的創新技術成果,展示了LNG儲運行業未來技術發展趨勢。
不斷發展的LNG市場新需求,也給整個產業鏈帶來了新的挑戰和困擾。如不斷擴張規模的需求將給很多氣體開發和物流企業帶來資金的難題,在這種情況下,LNG儲運設備與方案供應商在傳統的運營模式下已經很難獲得競爭的優勢。
為彌補客戶的資金缺陷,2010年,中集安瑞科在業內率先推出了設備租賃和項目融資服務,與中集融資租賃公司協同,為客戶提供一攬子金融租賃服務,開創了國內城市燃氣綜合改造工程新的商業運作模式。
融資租賃是西方國家已廣泛采用的一種融資服務,據業內人士透露,目前北美LNG儲運市場60%的業務都采用了融資租賃的營銷模式,但在國內的應用卻還屬于起步階段。
目前看來,融資租賃發展勢頭良好,“2011年,中集安瑞科就在融資租賃業務方面實現了5.2億元的起租訂單。” 中集安瑞科上述戰略發展管理人員介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