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顯示器、一個麥克風、一個攝像頭,只需要通過互聯網,中外專家就能夠一起看病。11月16日,在市立醫院東院遠程會診中心,加拿大的心臟病專家同該院專家“圍坐”在一起,對島城心臟疾病疑難病癥患者進行會診,遠程會診讓患者在家門口就能找國際頂尖專家看病。記者調查發現島城不少醫院跟國外專家都有溝通,但如何形成常態讓百姓真正受益是當前最需要克服的難題。
青島市市立醫院專家正在與加拿大專家會診病情
11月16日晚,在市立醫院東院的遠程會診中心上演了一幕奇妙的打招呼場景。“早上好,鮑勃!”“晚上好,池院長!”當天晚上,市立醫院心臟中心與加拿大渥太華心臟病院進行了“遠程視頻疑難病例會診”,青島是晚上8:30開始,而對方則是當地時間早上7:30,“我們就是利用我們下班他們上班的這個時間差來進行會診,讓病人得到最大的實惠。”市立醫院副院長、心臟中心主任池一凡說。
當天市立醫院心臟中心近20名醫生都來觀摩這次遠隔重洋的會診。“我們主要是對疑難病癥患者的病歷、檢查結果等進行討論,而通過這個過程,也能鍛煉我們自己的隊伍。”池一凡說,這種遠程會診的方式他們已經開展了很長時間,已經形成了一個慣例,每個月都會跟加拿大這些頂級專家就疑難病癥進行交流。
這種遠程會診的模式花費很低,只需要兩個大型的顯示器顯示圖像,再有一個麥克風互相交流,還有一個攝像頭讓對方看到,只需要通過一個簡單的程序在互聯網上就能讓加拿大和中國的專家“坐在一起”討論起病情來。進行遠程會診,達到不出國門就能找到國際頂尖專家看病的愿望。但從調查來看,個別醫院開展還存在不常規、過于注重形式等現象。
一位醫院相關工作負責人介紹,遠程會診是解決因為距離而限制醫療資源互動的一種很好的方式,但是國內各大醫院普遍缺乏一種運作機制,一般都是各個科室自己在單打獨斗,對于遠程會診的收費、專家的報酬等問題都沒有形成定制,患者享受到的實惠還是有限。該負責人介紹,遠程會診一般都是疑難雜癥,如果形成一套完善的機制,建立定期聯系,除了患者受益外,對國內各醫院科室的實力提升也有很大的好處。
案例一
安心臟起搏器獲加專家認可
有一位患者,心梗后室顫在八個小時以后了,而且前期手術已經做了支架,而在這之后又出現了室速室顫。面對特殊的病情,雙方專家展開認真討論,各自表達了對這一患者的看法。
市立醫院的專家認為:“經過檢查,它的發生就跟缺血沒關系,所以說會診前我們傾向于為這個病人安裝起搏器。”加拿大專家聽到這一看法后,對此表示認可。同時,出于治療效果的考慮,加拿大的專家對安裝心臟起搏器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
“他們覺得還是先安裝心臟起搏器再使用射頻消融的方法打掉異常的興奮灶,防止室顫頻繁發作,藥物消融不了,最終會危及患者生命。”參加此次會診的市立醫院專家表示。
案例二
兩種診斷結果征求對方意見
市立醫院院心外科有位患者患有主動脈擴張合并瓣膜反流的癥狀。會診一開始,這位病人的CT 、彩超等所有的檢查結果都通過互聯網實時傳遞給渥太華專家。渥太華心臟病院副總院長梅塞納認真地看著檢查結果,不斷地給出自己的意見。“對,就是這個地方。你看,這個患者的心臟在這里出現了夾層。”
在此前的診斷中,有兩種不同的結果,一種診斷是非常罕見的疾病,另一種結果則是由疾病引發的響應癥狀,這個患者的遠程會診也是花費時間最長的一個。經過雙方討論,加拿大專家認為不是罕見病的。“但具體哪種觀點正確,誰都不敢下結論,只有手術中后才能定奪,這樣我們也做了兩套診療方案,而加拿大的專家也給出了很多意見。”市立醫院參與此次會診的專家說。
案例三
會診消除爭論提供治療方案
有位患者因為車禍造成心臟鈍傷,受傷之后心臟就越來越大,心臟里面充滿夾層。“你們這個病例在國際上都很罕見,可以寫成論文發表了。”認真地看了這位患者的資料后,梅塞納說。在仔細詢問了病情和查驗了所有檢查后,他也給出了自己的意見。
據了解,這位患者此前已經進行了一根心血管的開通,而目前醫生爭論的焦點在于是否還要繼續再開通一根血管。梅塞納看后覺得應該開通,同時,他還表示在開通前要做好心肌保護藥物的使用,并且支架也要選擇大一些的。“他們的理念跟我們有時都不一樣,想得更多一些。”市立醫院東院心內科主任王旭說,通過遠程會診,之前的爭論也就不存在了,有利于下一步給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療方案。
案例四
達成一致意見治療底氣更足
第三個病例比較少見,他的特殊之處就在于心梗的時間比較短,如果是按照現在臨床上一般的做法,是一定要進行除顫的。但是考慮到這位患者的特殊情況:他的心梗時間短,而且醫生對這位患者經過造影檢查后,發現患者只是冠狀動脈單支血管發生了病變。
“在討論之前,我們的醫生傾向是他后續發生室速室顫的可能性不大,不需要安裝起搏器,他們給出的意見也是基本一致的,雖然跟目前臨床的普遍做法不同,但是針對這個病例的特殊性選擇不植入心臟起搏器的底氣更足了。”市立醫院東院心內科主任邵一兵參加了當天晚上的遠程會診,他說這一點很重要,因為心臟起搏器的價格很高,一般都要10多萬元,患者每五六年就要更換一次,不僅對于病人健康有影響,還對病人家庭經濟造成很大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