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auswy"><sup id="auswy"></sup></ul>
  • <ul id="auswy"></ul>
    ABB
    關注中國自動化產業發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業安全大會
    OICT公益講堂
    當前位置:首頁 >> 資訊 >> 行業資訊

    資訊頻道

    中國制造業如何保持競爭力?
    • 作者:互聯網轉載
    • 點擊數:539     發布時間:2012-12-17 05:31:01
    • 分享到:
    關鍵詞:

    近年來,東盟國家制造業發展迅速,不少發達國家和地區制造業產業轉移首選對象已從中國轉到東盟,面對新的競爭者,“中國制造”如何保持競爭力?“中國制造”與“東盟制造”,對手還是伙伴?雙方產業合作又該如何開展?

    中國已非資本唯一“首選”

    “物美價廉”一度是人們對“中國制造”的普遍印象。然而,在此間舉行的第九屆中國-東盟博覽會上,人們注意到,“東盟制造”同樣物美價廉甚至更為便宜:泰國服裝、馬來西亞咖啡、越南拖鞋……

    簡單的經濟表象背后,在經濟學者看來,隱藏的是全球產業轉移大趨勢。

    “中國已步入工業化中期,土地、勞動力價格上漲,環境負荷加大,產業轉移成為必然。”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陳佳貴說,當前國內產業轉移呈現兩方面趨勢,一是向西部地區轉移,二是向東盟國家轉移。

    與此同時,一些原本將中國作為投資首選地的外資也將目光投向東南亞。以從中國“轉戰”越南的知名運動品牌耐克為例,2000年,中國生產全世界40%的耐克鞋,全球第一;而如今,越南取代中國成為世界最大耐克鞋生產國。

    制造業的轉移直接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統計顯示,2000年以來越南制造業產值以每年11%的速度增長,十多年來,越南從以往只生產初級品向機械制造領域發展,目前已能生產成套機械設備,其汽車、造船工業也有明顯進步。

    無疑,中國的“世界工廠”地位正遭遇挑戰。聯合國貿發會議發布的《2012年世界投資報告》顯示,2011年流入東南亞的外國直接投資達到1170億美元,同比增長26%,而中國的這一同期增長率不到8%。

    轉移倒逼“中國制造”轉型

    一些專家學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在經濟轉型的關鍵時刻,國內一些產業向東盟國家轉移,將倒逼“中國制造”轉型,并能從一定程度上規避貿易壁壘,總體而言“利大于弊”。陳佳貴認為,中國應爭取與東盟實現“產業差異性布局”,即結合中國目前產業結構升級轉移的戰略,將一部分制造業產能轉移到勞動力相對低廉的東南亞國家,既解決當地勞動力就業與相關產業發展,也優化中國國內產業布局。

    同時,制造業轉向東盟,也將有利于減少中國的貿易摩擦。專家認為,中國與歐美不少國家長期保持貿易順差,出于追求貿易平衡、逼迫人民幣升值、爭取大選選票等考慮,歐美國家往往傾向于制造針對中國的貿易摩擦,增加中國制造的貿易壁壘。但制造業轉移至東盟國家可以有效規避這些貿易壁壘。


    熱點新聞

    推薦產品

    x
    • 在線反饋
    1.我有以下需求:



    2.詳細的需求:
    姓名:
    單位:
    電話:
    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