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1月27日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張平介紹了“4萬億”經濟刺激計劃及燃油稅費改革的一些細節。
詳解“4萬億”
張平介紹說,“4萬億”投資的具體構成是,近一半投資將用于鐵路、公路、機場和城鄉電網建設,總額1.8萬億元;用于地震重災區的恢復重建投資1萬億元;用于農村民生工程和農村基礎設施3700億元;生態環境3500億元,保障性安居工程2800億元,自主創新結構調整1600億元,醫療衛生和文化教育事業400億元。
從投資構成可以看出,投資方向第一是民生工程,第二是農村農業農民的需要,第三是基礎設施的建設,第四是醫療衛生、文化教育的投資,第五是生態保護、保護環境的建設,第六是用于自主創新和結構調整的投資。
“4萬億元投資沒有形成大規模生產能力的投資,更沒有‘兩高一資’的投資。”張平說,4萬億元投資實際上只是全社會投資的一部分。“不會形成重復建設,更不會形成低水平的重復建設”。
張平介紹說,去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超過了13萬億元,預計今年要超過17萬億元,明年20萬億元左右。據國家發改委測算,這4萬億元投資每年能拉動經濟增長約1個百分點。
關于社會上對腐敗問題的擔心,張平回應道,在這次安排投資中,也考慮了如何防止這一問題的發生,即要落實責任,明確責任主體;堅持按程序辦事,陽光操作;并要加強監督檢查。
為此,政府已組織了24個中央檢查組,每個檢查組由一位副部級干部帶隊,分赴到各個省加強督促檢查,各個省也會采取同樣的辦法加強監督檢查。
張平介紹,今年新增的1000億元中央投資,“已經下達的計劃超過了40%”,全部資金也已“大體落實到項目”。
四季度新增1000億元中央投資的安排原則是:一是加快在建項目的工程進度;二是在已經完成前期工作的項目中,選擇符合投資方向的工程;三是安排“十一五”規劃、以及各個專項規劃中已經確定的項目。
關于投資于一些“老面孔”的項目是不是能起到新增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作用的疑問,張平解釋道,選擇一些在建項目和已經完成前期工作的項目,是“為了快、為了準”,是否起作用不是“用老面孔、新面孔來衡量的”。
他說,因為過去投資受到能力限制,有一些工程建設進展時間比較長,現在擴大投資就可以大大增加投資強度,加快這些工程建設的進度。有些項目已經完成了前期工作,但是由于投資沒有落實而沒有開工,有了投資也就可以很快開工。
張平以廉租住房建設為例說明這個問題。中央政府今年原來安排了20億元的投資,大約可補助20萬戶左右的廉租住房。而現在約有700多萬戶城鎮低收入家庭需要解決住房問題,所以按原來的進度需要耗時較長。在新增1000億元投資中安排了75億元用于廉租住房的建設,預計可大幅加快這個過程。
五項措施擴消費
張平說,擴大消費的問題是中國政府在“研究刺激經濟增長、擴大內需過程中需要重點考慮的一個問題”。對于記者提問的是不是會有大規模、大幅度提高一般群眾收入的舉措,張平說“還沒有這樣一個大規模、大幅度增加收入的考慮”。
張平提到了旨在擴大消費的五方面措施,包括:
第一,低保方面。中國政府今年提高的低收入群眾的保障水平明年將繼續提高,還將繼續提高離退休人員離退休費、優撫人員撫恤標準、低保群眾的低保水平等。
第二,提高農民收入方面。今年政府較大幅度地提高了農產品的價位水平,而且采取了增加農產品儲備的一些措施。在目前國際農產品價格出現回落態勢的情況下,政府確定一些國有糧食企業及其他農副產品的采購企業要收購一部分糧食、棉花、油料、豬肉,增加儲備,維持農產品價格的穩定,增加農民的收入。
第三,就業。張平表示,對“就業上遇到困難的一些群眾,特別是下崗職工”實行了扶持政策,幫助其再就業。“解決就業最根本的出路還是要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所以我們現在的政策是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作為主要任務。”“4萬億”投資也會帶動其他行業和一些地方的投資,會對促進就業產生一定的積極影響。
第四,社會保障制度。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農民工以及城鎮居民在這方面的保險,進一步解決群眾在消費上的后顧之憂。
第五,對開發農村市場的鼓勵措施。比如采取補助的辦法,支持彩電、冰箱等家用電器在農村的銷售。張平稱發改委還在進一步研究鼓勵消費的政策。
“多用油、多負擔”
對燃油稅費改革的問題。張平介紹,將把過去各類收費改為燃油消費稅。此次燃油稅費改革的總體要求是“公平、規范、節約、減負”。具體政策措施或目標是:
——公平,就是將來要體現多用油、多負擔的原則。
——規范,就是“費改成稅”。把過去各類收費或公路的養護、管理,以及水路的養護、管理,有關的費用改成燃油消費稅,加以規范,“堵住亂收費的口子”。
——節約,是通過多用油多交稅的方式來促進對燃油的節約。
——減負,是指實行稅費改革以后各個方面的負擔是減輕的,因為改革方案中稅和費的總量是平衡的,而目前國際國內價格水平下降,故費改稅將減輕總體負擔。
國務院常務會議11月26日審議了成品油價格和燃油稅費改革方案,決定向社會公布成品油價格和燃油稅費改革方案,廣泛征求各方面意見。
將為地方“減負”
在回答記者“地方財政會不會出現過度舉債”的問題時,張平稱“正在積極研究解決辦法,減輕地方財政負擔”。
他也對地方政府的實際工作提出三方面的要求:一是強調按照規劃辦事,用規劃來引導資金的投向。項目必須符合“十一五”規劃及有關專項規劃;二是繼續堅持現行的項目審核制度,按程序辦事,嚴格把關;三是加強監督檢查,防止重復建設。通過采取規劃引導、產業政策、土地政策、環保政策、節能政策和項目審核等一系列措施,使地方投資符合中央確定的方向。
提到一些地方政府扶持中小型企業的措施,比如美國記者提及的廣州市政府出資3000多億元扶持中小型企業,張平認為“這是必須的、應該的”。他說,外需收縮的情況下,外向型企業遇到了困難,過多的企業停業、停產就會造成大量的失業,也會引發社會不穩定因素。
張平說,不論是從企業自身的生存需要,還是保持地方經濟能夠穩定增長的需要,地方政府都有必要采取措施幫助這些企業克服困難,渡過難關。“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但他也指出,企業需要自身的努力,不斷地提高自身的技術水平、管理水平,調整自己的產品結構,以應對目前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