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鐵路系統第一家中外合資公司的卡斯柯成立于1986年,由中國鐵路通信信號集團(以下簡稱“通號集團”)和阿爾斯通(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共同出資成立,注冊資金為1億元,兩個股東各占50%的股份。
1994年,卡斯柯與當時的外方母公司阿爾斯通一起拿下了上海地鐵1號線信號系統ATC(列車自動控制系統)的合同。這是當時我國第一個具備列車自動駕駛(ATO)功能的固定閉塞ATC系統。
按照知情人士的說法,通號集團與法方合資的初衷是學習國外先進的鐵路軟件系統,其中信號是重點,但當時誰也沒有料到日后中國軌道交通會有如今規模的發展,尤其是城市軌道交通的興起。
此后,1996年卡斯柯中方母公司通號集團獲得了伊朗德黑蘭地鐵1、2號線ATC系統總集成合同,并將這兩條地鐵的ATS(自動列車監控系統)項目合同交給卡斯柯公司。
在卡斯柯不斷從母公司手上獲得項目的同時,中國的軌道交通也在醞釀大變革,1997年、1998年,中國鐵路進行第一次大提速,京廣、京滬鐵路全面實現電氣化,中國的各大主要鐵路干線都在逐漸告別人工操作模式,自動化需求日益高漲。
1999年和2001年,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原國家計劃委員會《關于城市軌道交通設備國產化實施意見》(國辦發〔1999〕20號)和《關于城市軌道交通設備國產化實施方案》(計產業〔1999〕428號和計產業〔2001〕564號),提出要確保城市軌道交通車輛和機電設備平均國產化率不低于70%。
而彼時國內的從事鐵路自動化的企業屈指可數,卡斯柯算得上是行業中的佼佼者。按照卡斯柯自己提供的資料顯示,上海地鐵1號線和伊朗德黑蘭項目的實施,使卡斯柯掌握了核心的鐵路信號系統技術。
公開資料顯示,截至目前,國內使用卡斯柯信號系統的已建成和在建地鐵項目為28項,其中20項集中在北京和上海,正在修建中的北京地鐵9號線和房山線均在其中。
在其總部所在地上海,卡斯柯公司承包了地鐵1號線、10號線的信號系統。除京滬外,卡斯柯生產的信號系統還涉及大連、長春、天津、深圳、廣州、伊朗德黑蘭等多個城市的地鐵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