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auswy"><sup id="auswy"></sup></ul>
  • <ul id="auswy"></ul>
    ABB
    關注中國自動化產業發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業安全大會
    OICT公益講堂
    當前位置:首頁 >> 資訊 >> 行業資訊

    資訊頻道

    光伏業或國進民退 國企將主導光伏產業園未來
    • 作者:網絡轉載
    • 點擊數:559     發布時間:2013-01-25 19:25:34
    • 分享到:
    關鍵詞: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12月19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確定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新政措施,其中首次提出制定光伏電站分區域上網標桿電價、嚴格控制新上單純擴大產能的多晶硅、光伏電池及組件項目、減少政府干預,禁止地方保護。

    出臺這個新政措施的背景是我國光伏產業集體陷入了困境。如在聚集了40多家光伏企業的浙江省開化縣,曾經風光一時的光伏工業園,如今已是空城一座。

    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政策措施與現狀對于當前光伏產業園區的投資來講有哪些啟示?會帶來哪些機會和挑戰,未來市場格局會發生哪些變化?

    首先,當前光伏產業處于“對產業未來信心滿滿,對現狀憂心忡忡”的低潮期階段,企業所面臨困境遠超預期,光伏產業園項目應當暫緩或在具有產業發展基礎的地區有準備上馬,不可再盲目擴建投資。

    其次,光伏產業或“國進民退”,國企或主導未來光伏產業園區的發展。

    同策咨詢研究中心總監張宏偉認為,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政策措施可能促使行業洗牌進一步加速,光伏產業或“國進民退”,國企如電網公司通過并購導致光伏產業市場集中度進一步提高,最終形成幾個實力雄厚的大集團,這些大集團的形成有可能因此打破當前地方對于光伏產業保護的現狀,促使全國范圍內光伏產業園區信息、技術等進行互通,最終由國企主導未來光伏產業園區開發、運營及發展。

    第三,從房地產市場開發角度來看,光伏產業園上演“空城”計,和多數具有光伏產業的集團公司的房地產開發背景和“拿地模式”有一定的關系,政府應該嚴格審批拿地規模及其真實用途,這對于防止光伏產業園上演“空城”具有一定的防范作用。

    據筆者了解,通過傳統招拍掛方式在土地市場獲得土地資源成本是越來越高的,而通過光伏產業園區概念的打造發展產業地產,以此作為開發商的“拿地模式”已經司空見慣。這樣操作最大的好處就是,開發商可以通過低價的土地資源,從而在未來房地產市場開發當中可以獲得更大的土地溢價收益,而概念中的光伏產業園區實際上只不過是其整個項目的一小部分,其經營的好與壞對于整個項目影響并不是很大。

    對于開發商來講,開發企業可以通過房地產的開發與銷售回籠資金,并且還可以有適當盈利,而對于光伏產業園區遇到時下遭遇,其實,對于開發商來講不會有太多的損失,因為光伏產業園區固定資產還在,并沒有貶值。但是,對于光伏產業相關企業來講,則會受到產能過剩,成本走高等行業發展困境的困局。這或許是當前光伏產業園上演“空城”計的原因之一。

    在光伏產業產能過剩的今天,政府應該嚴格審批拿地規模及其真實用途,這對于防止光伏產業園上演“空城”具有一定的防范作用。

    第四、光伏產業現狀及減少政府干預,禁止地方保護等措施或倒逼光伏產業園區提高自身防風險能力,從而有利于行業結構平衡發展,提高市場抗風險能力,避免盲目開工光伏產業園必然出現多重問題。

    同策咨詢研究中心總監張宏偉認為,從問題發展的實質角度來看,光伏產業的布局和發展不是靠補貼政策和新興產業振興計劃掙夠解決的,而應該和當地產業發展規劃和實際的市場需求相協調,把握好光伏產業的發展規模和速度,鼓勵以企業為主的自住創新,使市場應用不斷拓展,最終通過技術提高降低生產成本才是光伏產業的發展之道。

    在未來,減少政府干預,禁止地方保護等新政措施或倒逼光伏產業園區提高自身防風險能力,倒逼產業園區內光伏產業通過技術水平的提高,使太陽能光伏市場應用向高效率、低成本方向發展,同時呈現出寬領域、多樣化的趨勢,適應各種市場需求,從而有利于行業結構平衡發展,提高市場抗風險能力。

    熱點新聞

    推薦產品

    x
    • 在線反饋
    1.我有以下需求:



    2.詳細的需求:
    姓名:
    單位:
    電話:
    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