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auswy"><sup id="auswy"></sup></ul>
  • <ul id="auswy"></ul>
    ABB
    關注中國自動化產業發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業安全大會
    OICT公益講堂
    當前位置:首頁 >> 資訊 >> 行業資訊

    資訊頻道

    內陸核電遭遇冷凍 企業堅守希望
    • 作者:網絡轉載
    • 點擊數:394     發布時間:2013-01-25 19:32:02
    • 分享到:
    關鍵詞:
    背靠長江的江西彭澤核電廠,是2008年1月被納入國家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的首批三個內陸核電項目(湖南桃花江、湖北咸寧、江西彭澤)之一。其工程總投資約1050億元,據稱是彭澤縣乃至江西省有史以來投資最多、科技含量最高的項目。如今,空曠的廠區內冷冷清清,雜草叢生,偶爾有一兩輛汽車駛入廠區。

    與之同樣冷清的還有湖南桃花江核電廠區。湖北咸寧大畈核電站的日子也好不到哪去。自去年4月停建以來就變得很寂寥,很少有人和車輛進出。
     
    幾年前,飽受電荒之苦的湖北、湖南、江西三地對“內陸第一核電”的爭奪異常激烈。而今形勢急轉直下,早不見了刀光劍影,剩下的只是不斷的等待和煎熬。
     
    日前出臺的《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2011-2020年)》明確,“十二五”時期只在沿海安排少數經過充分論證的核電項目廠址,不安排內陸核電項目。”這一紙禁令讓原本計劃在2010年開工的三大內陸核電項目不得不接受繼續等待的命運。號稱“前期投資已達百億”的三大內陸核電項目何去何從,內陸核電以后如何前行,值得關注。
     
    遭遇冷凍
     
    一年前的福島核危機讓三個競爭對手搖身一變成為三個難兄難弟。如今《規劃》更是明確了內陸核電至少再等待三年的命運。也就是說,在未來的三年里,湖南桃花江核電項目、湖北咸寧核電項目和江西彭澤核電項目所需要做的工作已經與建設關系不大。現在的工作已經轉移為在就地待命中處理因待命而引發的后續問題,比如建設周期拉長、投資增大、前期貸款利息償還、陷入營收困境等。
     
    以江西彭澤核電項目為例,其控股方中電投集團業績是否受此影響,目前尚不得而知。但日前中電投集團已經掛牌出售旗下遼寧核電有限公司100%的股權。業內人士分析或許與彭澤核電項目有一定關聯。參與核電項目的ST贛能及贛粵高速(600269,股吧)兩家上市公司則被繼續“套牢”。ST贛能負債已超80%、連年虧損,與投資彭澤核電項目資金被套或有一定聯系。兩家上市公司相關人士表示,項目如何收場仍無定論,尚需進一步評估論證。但受此影響,當地圍繞核電產業同期進行的招商工作幾乎停擺。已經進駐的銀行業務驟減,酒店停建,土地價格也持續下跌。
     
    中投顧問能源行業研究員任浩寧接受采訪時指出:“十二五”期間不安排內陸核電的政策對國內核電企業而言無異于“晴天霹靂”,上百億元的前期投資極有可能“打了水漂”,企業的營收狀況面臨重大考驗。同時,國家收緊內陸核電的決定將對核電企業的未來發展造成諸多不確定影響。
     
    不過,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則認為影響有限。他說,福島核危機去年已經發生,包括內陸核電在內的有關各方應該已經提前應對,減少甚至停止投入。他個人則懷疑三大內陸核電前期投入是否真像某些媒體披露的那樣有100億元,可能有故意夸大之嫌。因為沒有路條的情況下核電站不可能真正開工。即使開工也必須在核安全局的批準下才能進行,并且過程受到嚴格監管。
     
    “僅僅是前期工作,花錢有限。如果沒有路條批準就開工建設,以及發生前期投資過大、造成浪費等問題,應該追究企業領導責任。”韓曉平表示。
     
    若果如此,任浩寧也坦言,毫無疑問,核電企業將為自己的“愚蠢舉動”買單。因為,巨額的投資及利息開支將會很大程度上拖累有關企業今后的發展。不過,由于國內核電企業多是央企、國企,如果處理不好,普通納稅人、股東將成為最終的受害者。
     
    核電投資風險極大,現在風險已經變成了實實在在的損失。對于內陸核電此前的投資、設備訂購、銀行利息、人員去留、后續的股東投資權益保障等諸多難題,可以預計的是,政策風險如果處理不好,經濟責任必定受到牽連。
     
    據悉,一些核電企業已經把現場能運走的設備轉到沿海項目去了,一系列已確定但尚未付款的訂單,目前已做了合同變更,轉移到沿海其他核電項目。除留守維護人員外,大部分工作人員也被重新分派至其他項目。
     
    反對浪潮
     
    發展內陸核電的呼聲日益壯大,但對內陸核電的反對聲也一直不曾停息,兩股力量不斷交織,令局面更加復雜。
     
    盡管國內外對內陸與沿海發展核電的要求沒有本質差別,國際原子能機構、主要核電國家對濱海核電站和內陸核電站在安全目標和評價準則上也完全相同,然而由于內陸地區人口稠密,核電冷卻用水來自江河湖泊并和飲用水掛鉤,一旦發生意外,后果不堪設想。中國科學院院士何祚麻曾直言:“原則上,我認為內陸地區根本是不能造核電廠的。萬一出事故就大的不得了,不能以出事故的概率很小作為建核電廠的理由。”此外,盡管全球近一半的核電站建在內陸,美國和歐洲等地的內陸核電站運行良好。然而,中國卻沒有一座內陸核電站,并且內陸核電站擬采用的AP1000技術尚沒有成功范例。業內人士稱,這也正是國務院決定在“十二五”停批內陸核電的主要原因。
    上一頁12下一頁

    熱點新聞

    推薦產品

    x
    • 在線反饋
    1.我有以下需求:



    2.詳細的需求:
    姓名:
    單位:
    電話:
    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