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auswy"><sup id="auswy"></sup></ul>
  • <ul id="auswy"></ul>
    ABB
    關注中國自動化產業發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業安全大會
    OICT公益講堂
    當前位置:首頁 >> 資訊 >> 行業資訊

    資訊頻道

    風電設備過剩 風電場投資被看好
    • 作者:經濟導報
    • 點擊數:491     發布時間:2013-05-12 15:57:12
    • 分享到:
    [db:描述]
    關鍵詞:

      近日,國家風電政策利好信號不斷。繼18日國家能源局印發“十二五”第二批風電核準項目計劃以及“十二五”風電增補計劃等4份通知之后,20日再次集中披露酒泉、包頭、赤峰、哈密四地的風電核準項目計劃,全年總計核準3268萬千瓦。然而,風電政策利好將帶來風電設備制造業的“回暖”,或許言時過早。

      “這些審批項目大體都在計劃之內,并沒有額外增補多少,談不上政策上的刺激。”山東科學院能源研究所副所長許崇慶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明年風電產業依然是調整期。

      “風電設備制造行業競爭太激烈,我們現在已經退出了。”26日,山東天融新能源發展有限公司(隸屬于山東三融集團有限公司) 副總經理趙思偉表示,行業內“撤退”的公司逐漸多了起來。

      兩至三年調整期

      “未來兩三年都是調整期,明年將會更加困難。風電設備制造依然產能過剩。”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林伯強教授直言。據統計,相比去年“十二五”第一批風電核準2883萬千瓦,今年核準達3268萬千瓦,同比增長13%。核準計劃穩中求進,長遠來看,是走向健康的產業的利好信息;短期來看,則意味著國內風電設備制造業急速擴張之后的“寒冬”將不可避免。許崇慶估計,現有的風電設備制造產能是目前市場容量的5倍。“華銳、金風等行業巨頭和五大電力集團都有自己的設備企業,其他一些小型企業難免面臨淘汰、整合的局面。”

      “風電設備制造競爭越來越激烈,利潤空間大幅下滑,許多公司已經退出。”趙思偉對導報記者介紹,該公司在風電領域的投資已經從設備制造轉移至風電場投資開發。其投資開發的山東濱州沾化風電場一期已于去年6月獲得核準。

      產業分化

      “風電產業終端風場將會受益。”林伯強表示,調整期內,設備產業的“寒冬”不可避免,而轉型或退出成為必選。從這個角度來看,趙思偉所在公司的戰略選擇轉向風電場投資開發,或許有先見之明。然而,對于行業內摸爬滾打多年的趙思偉 來說,這并不是運氣,“我們感受到了設備業競爭壓力,看到了發展趨勢。”林伯強表示,風電審批越來越重視與電網建設相協調。“電網技術不斷改善,接納能力增強,為風電上網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條件,這對于風場建設投資是利好信號,也是發展趨勢。”這種利好政策促進風電產業分化(設備制造萎縮,風場投資受青睞) 的效果在行業內逐漸顯現。“有些設備制造企業已經開始以風機作為固定資產參與風場投資。”許崇慶說。

    熱點新聞

    推薦產品

    x
    • 在線反饋
    1.我有以下需求:



    2.詳細的需求:
    姓名:
    單位:
    電話:
    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