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auswy"><sup id="auswy"></sup></ul>
  • <ul id="auswy"></ul>
    ABB
    關注中國自動化產業發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業安全大會
    OICT公益講堂
    當前位置:首頁 >> 資訊 >> 企業資訊

    資訊頻道

    且看工程機械如何“突圍”
    具體來看,規劃規定“十二五”期間將重點圍繞低碳、綠色、高效、節能,全面展開各項技術的深入研究,加強對發動機、液壓系統、傳動部件、光電子信息系統等各環節的可靠性研究;通過產品結構優化與輕量化設計,改造傳統制造工藝,提高專業化生產化規模,達到節材5%,能耗降低15%,大部分產品尾氣排放由國II過渡到國III標準,包括噪聲、振動等指標達到國家相關標準,部分產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企業生產工藝排放基本無污染的節能、降耗、減排的發展目標。
    關鍵詞:

       不可否認,在經歷爆炸性增長之后,工程機械行業在今年以來呈現出的持續低迷狀態讓業內人士心憂不已。來自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的一組數據顯示,2012年前三季度,國內裝載機實現銷售13.8萬臺,同比下降28.1%;挖掘機實現銷售9.3萬臺,同比下降37.1%;輪式起重機實現銷售1.7萬臺,同比下降38.8%;工業車輛實現銷售22.6萬臺,同比下降7.3%……

       在觸目驚心的數據背后,工程機械行業的持續“降溫”也并非無跡可尋。一方面,受全球經濟環境影響,年初中國經濟也呈現出下滑趨勢,政府對于基礎建設等投資力度的相繼放緩致使嚴重依賴投資的工程機械市場需求不旺;另一方面,由于市場秩序的紊亂,低水平同質化競爭在工程機械行業屢見不鮮,尤其是今年以來為了促進銷售,工程機械行業甚至一度出現非理性的低首付、零首付現象,真正的現金流卻始終未形成,而這又使得資金鏈進一步繃緊。
     
                       
                                中達電通變頻器產品開發處總監金大嶺

         面對越來越緊張的局勢,中國工程機械行業將何去何從?“十二五”規劃“9000億元”大關,又將如何“突圍”?本刊將帶您一起前去“探秘”。

      “鐵公基”再展翅,工程機械前景可期

      “不可否認,與往年相比,目前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緊縮’態勢十分明顯。”在長時間關注工程機械行業走勢之后,中達電通變頻器產品開發處總監金大嶺先生如是道。

      據金大嶺先生分析,目前工程機械行業的“降溫”也是順應市場發展的規律。“事實上,工程機械行業并未真如外界傳言一般‘形勢逼人’,這是在高速發展之后的理性成熟的表現,是行業發展必然經歷的階段,對于未來,我仍然看好。”

      金大嶺認為,前幾年工程機械行業得到快速發展,得益于國家經濟保增長在基礎建設方面的大量投資,從而工程機械市場需求旺盛,銷售業績一再創新高。然而,如今只是在經歷過高速發展之后逐步走入“理智回歸”的環節,暫時的“降溫”有助于未來更好地穩定發展。

      的確,如果說此前工程機械的發展還主要依賴于國家政策的扶持,投資和內需的刺激,那么作為國民經濟“三架馬車”之一的“出口”則會成為未來中國工程機械的一大驅動力。這從11月在上海舉辦的2012中國國際工程機械博覽會上,許多國內龍頭企業紛紛表示其“出海”的愿望,就不難看出中國企業對于“走出去”的向往。而年初一次次的海外股權的收購,也正是其決心的最好佐證。例如,江蘇徐工在年初收購德國施維英多數股權;廣西柳工斥資3.35億元,收購波蘭HSW公司的民用工程機械業務;湖南三一集團更是以年初時收購“巨頭”德國大象公司,震驚業界……

      在工程機械企業自尋出路的同時,國家政策的扶持也紛至沓來。今年9月,國家發改委一次性公布全國多個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規劃項目,內容涉及石家莊、太原、蘭州、哈爾濱、上海等沿江城市群的基礎設施建設,總資金超過8000億元,可謂是正式打響了“突圍戰”的第一槍。

      而隨著“十二五”規劃的進一步開展,國家對于保障性住房、水利工程、海洋工程以及幾大重點城市的地鐵建設已成既定事實,不難預見在“鐵公基”再度“展翅”的未來,工程機械行業的市場潛力將完全激發。

      自動化應用助力工程機械實現節能  

      盡管近年來,我國工程機械行業取得了傲人的成績,但是在市場經濟時代下,“速度”已經不再是唯一的主題,高速發展的同時也必然要講求“質”的飛躍。而一直以來,我國工程機械行業也如其他許多行業一樣面臨著諸多問題,自主創新能力不足、核心技術缺失、企業管理不善、市場競爭秩序紊亂等等,一直制約其發展。不少專家表示,未來國內工程機械企業只有在“內功”上加強修煉,才能才國際市場上站穩腳跟,最終從市場的“突圍戰”中實現“技術的飛躍”。

      翻閱資料,記者發現,自去年年中發布的《工程機械行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就明確表示了未來工程機械要走“節能之路”。

      具體來看,規劃規定“十二五”期間將重點圍繞低碳、綠色、高效、節能,全面展開各項技術的深入研究,加強對發動機、液壓系統、傳動部件、光電子信息系統等各環節的可靠性研究;通過產品結構優化與輕量化設計,改造傳統制造工藝,提高專業化生產化規模,達到節材5%,能耗降低15%,大部分產品尾氣排放由國II過渡到國III標準,包括噪聲、振動等指標達到國家相關標準,部分產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企業生產工藝排放基本無污染的節能、降耗、減排的發展目標。

      事實上,要實現“規劃”的既定目標,自動化產品的應用將必不可少。在與金大嶺先生的交流中,他也表示出未來對于自動化產品在工程機械行業應用的看好,“工程機械若要實現技術的'‘突破’,自動化應用將必不可少。”

      據金大嶺分析,隨著現階段工程機械行業出現的“用工荒”,高額的人力費用已經開始制約著我國工程機械行業的發展,采用先進的自動化技術和產品來降低能耗成為了工程機械企業必經之路。對此,他以臺達為例,告訴記者:“未來自動化企業要圍繞‘智能化、網絡化及高效率’這個發展方向,以提升工程機械產品的安全、效率與節能為目的,加強自動化控制水平的提升,從而幫助用戶實現節能目標。”根據金大嶺介紹,“目前用于工程機械的自動化產品大多是通用型產品,因而用戶在選擇時將會更側總‘性價比’,行業未來的發展會向著更高專業性技術要求及節能高效的方向,臺達作為自動化行業的主要企業一定會緊緊抓住這個行業發展的脈搏,并作出最大的努力” 

    熱點新聞

    推薦產品

    x
    • 在線反饋
    1.我有以下需求:



    2.詳細的需求:
    姓名:
    單位:
    電話:
    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