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工業報
“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國際印刷市場始終不景氣,但從剛剛結束的ChinaPrint2013年第八屆北京國際印刷技術展覽會上展出的產品看,印刷裝備制造企業都在向綠色、高效、數字化、智能化以及包裝印刷等方面轉型,彰顯了在信息傳播全面提速的大環境下,創新、升級、融合、發展在印刷行業的重要性。表明了印刷產業在市場大潮的沖擊下,未來的發展趨勢正在以行業洗牌為契機,以創新為推手劍指高端。”中國印刷及設備器材工業協會秘書長陸長安日前在接受中國工業報記者采訪時,這樣分析印刷行業未來發展趨勢。
印刷裝備更注重與數碼融合
在本次展會上,國內外知名膠印機廠商悉數參展。如海德堡速霸SX102八色翻轉膠印機首次國內亮相;羅蘭700六色+上光、高寶利必達五色+上光、小森G40、三菱鉆石3000,1.7萬/小時、利優比760E可完成單/雙面印刷的切換,還有冠華筱原、北人、上海光華、高斯、昌癉、濰坊華光精工等,悉數登場。
陸長安告訴記者,本次參展產品體現了高端、高速、多色、智能化、數字化,更注重節能、降耗、綠色環保功能;注重膠印技術與數碼技術的融合。特別值得指出的是國產機水平大幅提升,上海通過收購美國高斯,冠華通過收購筱原,中國品牌的膠印機達到頂極水平,引起國內外觀眾的高度關注。
數碼印刷備受青睞。從展會上看,靜電技術風頭超過噴墨,與膠印質量差距在縮小,惠普展館面積達3500平方米,柯達、佳能、奧西、富士施樂、柯美、理光等盡數參展。
方正推出的P系列調整寬幅數字噴墨印刷機,能輕松實現高產能、低成本、印量靈活等,天津長榮、浙江通德、濰坊東航也開發出噴墨數字印刷機,從數碼技術上分析,噴墨技術因速度快、成本低,有廣闊發展前景。
班尼·蘭達推出的納米數碼印刷機由于技術原因,這次雖然只展出一種概念,但該公司主席兼首席執行官親自對其產品進行了介紹,他認為,由于目前在工業化印刷加工生產占主導地位的膠印技術有印刷質量、印刷速度、印刷幅面、承印材料范圍、單張成本這五方面優勢,因此這五個優勢也就成為數碼印刷進入工業化印刷加工行列必須要邁過的門檻,而蘭達的納米印刷技術則可能成為跨越門檻的新技術。與我們熟悉的噴墨印刷技術相比,蘭達的納米印刷技術是將納米墨水先噴到轉印帶上成像,然后再把圖像轉印到承印業務上,納米印刷技術的目標市場是批量不超過10000印的印刷活件。班尼·蘭達這種產品進入市場的時間表是2014年印刷質量達到或接近膠印水平,下一屆德魯巴2016印刷展正式展出。
意大利新基杜展出的組合式輪轉膠印機施潘德(Xpannd)代表高檔標簽及包裝印刷的最新發展趨勢。它組合了當今最主要、最先進的印刷方式和后加工工序,即:膠印、柔印、絲印、數字印刷及后加工工序,例如:冷轉移、熱燙金、覆膜、壓痕、凹凸、分切、橫切、質量檢測等組合。
在印后設備上,博斯特、馬天尼、MBO等彩殼機,天津長榮、深圳精密達、德陽利通、溫州板塊、聯強集團等民族品牌的印后設備,均吸引了大批國內外客商的眼球。
除此之外,我國是耗材生產大國,PS版及CTP版生產及出口均占48%左右。隨著全球進入環保時代,柯達、愛克發、富士、樂凱、新圖、康爾達,推出了樹脂版,免沖洗,免化學起泡,無廢排版,低成本,解決了柔版印刷完全靠進口的問題,提高了耐印率。
膠印將繼續擔當生力軍
陸長安認為,世界印刷生產總量是穩定的,2000~2011年全球印刷業生產總量4100億歐元左右,到2015年發達國家印刷整體市場膠印所占比重將較2010年有所下降,由66%降至61%;新興經濟體國家由71%降至66%,但膠印仍是絕對的主力,而亞太區已成為世界最大的印刷市場。就中國印刷市場而言,中國印刷生產總量,特別是商務印刷及包裝印刷將增長迅速,但中國印刷業所處市場環境在發生變化,成本上升,使得企業更加關注如何提高生產效率。而未來膠印機發展方向,涉及設備個體方面包括標準化的操作和多樣性的配置、滿足市場個性化需求;涉及設備群體方面的則包括利用網絡技術將所有業務管理和生產整合到一個工作流程之中。
陸長安指出,按需印刷成為必然趨勢之一。
從數碼館觀眾爆滿不難看出,很多印廠去看數碼,主要是考慮有無合適企業轉型升級的產品。出版社參觀數碼館的目的是考慮自己辦廠,節省印制成本這對傳統印廠造成多大的威脅。
事實上,數碼技術已經成功在印廠得到應用。鳳凰集團通過云技術實現在異地辦廠,通過網上接單后,其中訂單的JDF文件轉發給ERP生產系統,然后選用不同生產路線:膠印、數碼進行印刷。這種智慧工廠的印刷模式顛覆了傳統印廠現有經營模式,實現了零庫存,與用戶零距離,版本零擔憂,異地印刷零差異。
談到數字化工作流程的應用,陸長安表示,由于企業勞動力成本大幅上升,能源和自然資源價格上漲,知識產權成本增長,可持續發展的需求迫切等因素,使企業面臨很大的成本上升壓力,而實現印刷作業流程自動化是提高企業生產效率,減輕成本上升的有效途徑。
此外,陸長安還總結了幾個行業發展趨勢:包裝和標簽印刷將持續發展;綠色環保印刷成為主戰場,他指出,今后獲“綠”認證的企業將在未來競爭市場中獲得大蛋糕,本次展會上,有企業把產品的節能、降耗數值量化;印刷業開始由傳統制造業向服務業轉型。他認為,傳統企業不應僅僅停留在產品印刷加工方面,而應與客戶拉近距離,在市場上樹立增值服務新形象,改變傳統思維模式,將工作重心放在解決方案和服務方面,而不是在產品銷售上;印刷互動功能進一步明顯,無論期刊、雜志、報紙、商業印刷還是包裝,互動有很多方式,同時與數字通訊無縫鏈接的產品也不在少數,印刷企業已意識到數字化印刷帶來的威脅,而采用互動形式會擴大印品價值,如為一款印刷版的宣傳冊增加平版電腦和智能手機軟件連接功能,從而增加視頻、錄音等內容,可擴大營業額;培訓教育和數字化成必然,陸長安告訴記者,所有印刷人都在關心正在發展的技術,這就意味著有機會向印刷領域各環節人士銷售相關“產品”以獲利,因許多印刷企業對這些技術都知之甚少,這就為印刷行業培訓教育專業同步發展提供了良好機遇;功能材料印刷值得關注,功能材料印刷是新興的印刷市場,規模還不是很大,處于早期市場發展階段,但在德國有很多的印刷廠商已經開始應用這種技術,如有些標簽印刷商已接觸RFID印刷方式,同時他們已將不同的技術應用其中,推出更好的解決方案,新型應用型印刷技術將成為一種普遍的技術,我們將不得不適應這種新技術。目前羅蘭、小森、海德堡已開始在3D打印、智能包裝、RFID等領域開始嘗試,未來將進一步拓展更多領域。國內企業,如長榮、陜印、中科納新等企業已開始起步。
陸長安最后說,面對未來印刷產業清晰的發展路線圖,國內的印刷機械制造企業真的應該冷靜思考,今后該如何發展的問題了。(記者 崔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