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auswy"><sup id="auswy"></sup></ul>
  • <ul id="auswy"></ul>
    ABB
    關注中國自動化產業發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業安全大會
    OICT公益講堂
    當前位置:首頁 >> 資訊 >> 行業資訊

    資訊頻道

    對國企改革發展的再認識
    • 點擊數:594     發布時間:2014-03-19 14:26:00
    • 分享到:
    關鍵詞:

       《經濟日報》,2014年2月10日

       提及國企你會想到什么?最近,身兼中建材和中國國藥兩家央企董事長的宋志平現身說法,對有關國企的一些片面認識進行了有理有據的反駁,向人們講述了一個真實的國企,頗有說服力。

       這幾年,“抱怨”國有企業似乎正在成為一種“時髦”。獲得高額利潤靠壟斷,“掌門人”的年薪“旱澇保收”,虧損有政府埋單,等等,部分人總習慣把這些“負面”信息與國有企業聯系起來。前不久,某家外企在華利潤下滑,竟然也把“帽子”扣到了國企“壟斷”的頭上。

       事實是不是這樣呢?不可否認,國有企業的確存在整體素質不高、活力不夠等問題,也確實有不少企業靠壟斷地位“躺著就能賺錢”。但這不是全部,更不是主體。對90%以上國有企業來講,其實都處于有效競爭之中。因為經過多年的改革開放,包括國有資本比較集中的關系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如鋼鐵、有色金屬、化工、建材、建筑、機械制造等,不論是進入門檻還是市場運營,都已形成充分競爭格局,想壟斷也壟斷不了。正如宋志平所說,在央企的112戶企業里面,可能有100戶左右都是充分競爭領域里的。定價當然也是隨行就市的,本身并沒有一個強加于市場的價格。如果強加給市場的話,市場也不會“埋單”。

      那種把國企與其他企業對立起來,并歸結為此消彼長關系的看法,更是錯誤的。過去由于種種原因,一些領域設置了準入門檻,把不少民營企業擋在了大門之外,是事實,但這更多是產業政策的原因,與國有企業沒有直接關系。現在,大門都敞開了,實行統一的市場準入制度,不管是國企還是其他什么企業,均可依法平等進入負面清單之外的領域。對國企壟斷問題,我國也在采取措施逐一打破。尤其隨著改革的深入,國有企業的“行政外衣”會進一步褪去,各類市場主體都在更加公平的市場環境下競爭,有能力就上,沒有能力就淘汰,最終由市場說了算。

      事實上,目前不少國有企業自己也覺得很“委屈”。在市場經濟中,國有企業首先是企業,它也要從事經營,講求經濟效益,但現在卻缺少企業的“同等待遇”,國企高管多數都是任命的,而不是企業按照市場規則選出來的,薪酬待遇也比其他企業低得多;企業的運作,一方面要守市場的規矩,另一方面還要履行更多的社會責任,擔子比民企重很多。

       對國企的認識是與國企改革發展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又叫馬兒跑,又叫馬兒不吃草”,肯定是不行的,也是不利于國有企業公平參與市場競爭的。在新一輪國企改革中,應該好好考慮如何構建一個有效的國資管理框架,既讓國有企業成為有競爭力的現代企業,真正走進市場、適應市場,又充分發揮其推進國家現代化的重要作用,保障人民共同利益,這是值得我們下功夫探討的大課題。 

    熱點新聞

    推薦產品

    x
    • 在線反饋
    1.我有以下需求:



    2.詳細的需求:
    姓名:
    單位:
    電話:
    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