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auswy"><sup id="auswy"></sup></ul>
  • <ul id="auswy"></ul>
    ABB
    關注中國自動化產業發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業安全大會
    OICT公益講堂
    當前位置:首頁 >> 資訊 >> 行業資訊

    資訊頻道

    高鐵:“中國速度”“中國質量”的典范
    • 點擊數:1097     發布時間:2015-12-03 19:04:00
    • 分享到:
    關鍵詞:

    來源:上海證券報

      我國10余年的高鐵建設,走出了獨立自主設計、獨立籌資修筑的發展之路。這場“用市場經濟手段來提高效率,用社會主義制度來保障公平”的實踐,可以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內涵的最好注解。

      早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就有研究提出,我國應發展軌道交通長距離運輸,而不該學美國等國家發展以小汽車為主導的交通模式,前者更合乎我國的國情。

      透過鐵路發展史,能觀摩中國發展變遷,窺探未來趨向。近代中國,主要是洋人修鐵路,后來是中國人自己修。21世紀,中國走出了獨立自主設計、獨立籌資修筑的發展之路,10余年如火如荼的高鐵建設,可視為力圓“中國夢”的一個典范。

      按原鐵道部統計,截至2013年底,我國高鐵通車里程1.12萬公里。2013年新增高鐵線路13條,里程3462.36公里,車站130座, 總投資額3639億。2014年,新增了12條線路,總里程5569公里,車站178座,總投資額達6060億。早在2012年,全國36條客運專線投入 運營,基本建成以“四縱四橫”為骨架的快速客運網。透過涉及高鐵的一連串數據,最直觀的感受是:出行選擇更多元化,在大城市之間游走更便利了。

      回看近代城市與鐵路發展互動場景,今日高鐵線路布局,可說是百余年前就已確立。津浦鐵路,1908年到1912年修建,全長為1014公里,設 站85個,中國向英德兩國貸款修建,其修建速度之快為清代之最。在1968年南京長江大橋建成后,彼時的南京因此成為連接京滬的中間站,該鐵路延伸線也被 更名為京滬鐵路。粵漢鐵路,全長1095公里,從1906年動工到1936年筑成,1957年武漢長江大橋建成后,與北京到漢口的京漢鐵路兩路接軌,該線 路被改稱為京廣鐵路。沿長江經濟帶(自西向東)所有省會城市的吸附指數之和(滬漢蓉),還兼顧考慮沿江高鐵線城市。在以武漢為中心,以北與京漢和京哈高鐵 連接線;以南則連接京廣線沿線城市,重疊的兩個城市即為武漢和長沙。

      繼往開來,以高瞻遠矚、自力更生和中國速度等詞匯來概述高鐵發展一點不足為過。1989年3月,國務院發布《關于當前產業政策要點的決定》。其 中關于運輸業提到了兩點,分別是“客貨運量分流的運輸通道”和“重要客運樞紐設施”。當時就提出高速鐵路應從京滬線起步。更早期的爭論不外乎以下三個層 次:其一,該不該建;其次,選擇從哪里建;再次,怎么建。中國第一條城際高速鐵路,連接北京和天津兩市,全程115.4公里,設計時速是每小時350公 里。2005年7月開工建設,2008年8月通車運營,用時一年。京滬高速鐵路,至今仍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投資規模最大的建設項目,總投資達2209.4 億。沿途7省市作為出資者,其中中國鐵路建設投資公司出資647.07億;平安資產管理公司出資160億,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出資100億。其他資金來 源,主要是銀行貸款和企業債券及戰略投資。歷經18年的討論和研究,京滬高鐵于2008年4月正式開工,2011年6月通車,比原計劃提前半年,并于 2014年實現盈利。近4年來客運人次增速穩定在20%以上,今年的增速可能在8%左右。

      我國高鐵建設和城市串聯,遭遇了歐洲列國幾乎所有的難題,不同的是,中國政府主導建設的省際高速鐵路,采取自東向西整齊劃一地大推進東西南北的 高鐵主干線建設,通過把控線路設計、給定設站自主權兩大策略,統一了中央和地方的目標。中國速度創造了世界奇跡,日、法、德三國第一條高鐵線路的長度均在 500公里左右,在第一條高鐵開通后的七八年才建第二條線路,長度在200公里左右。而在中國,第一條高鐵線開通兩三年后,就出現了高鐵投產高潮。以京廣 高鐵武廣段為例,全長1069公里,湖北173公里,湖南518公里,廣東298公里,概算投資總額1166億。該線路實際投資遠遠超過預算投資額,投資 主體多元化破解了早期爭論中所猜想的融資難題。截至去年底,湖南省內一縱一橫的高鐵運營里程已達1009公里;在全省14個市州市中,有 10個已開通了高鐵。

      放眼世界,我國高鐵線路建設加快了對外開放的步伐,豐富了其內涵(東部向海和內陸向西),更有可能加快開放重心向西移動的速度。承載大國使命的 “一路一帶”戰略構想,將會重構內外聯動發展大格局。隨著相關政策落實到位,各地區比較優勢將得以發揮,內陸地區終將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加強與 東部和中部的互動合作,全面提升國家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按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劃定范圍,將高鐵跟“一帶一路”聯系在一起,新疆、陜西、甘肅、寧夏、青海、 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廣西、云南、西藏、重慶等十三個省市將展開窺探區域合作共謀藍圖。再看內部定位,新疆是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福建是21世 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廣西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有機銜接的重要門戶,云南是面向南亞、東南亞的輻射中心,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遼 寧、北京則是建設向北開放的重要窗口。烏魯木齊、昆明、哈爾濱已成“一帶一路”戰略下我國的三大出口樞紐。以昆明為例,將會從交通末端實現華麗變身,成為 西南國際交通大樞紐,今后渝昆、成昆、泛亞等高鐵興建通車后,終將構筑“八入滇、四出境”的高鐵格局。

      20世紀70年代,美國加州就提出發展高鐵的構想。直到2005年,本已醞釀好的立項計劃因各種受挫而最終胎死腹中。重啟籌款計劃后,美國第一 條全長1287公里的高速鐵路于今年1月破土動工,造價680億美元,按計劃2029年通車。前后歷時40余年。在高鐵建設上,“用市場經濟手段來提高效 率,用社會主義制度來保障公平”,可以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內涵的最好注解。(作者周靖祥 系濟南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


    熱點新聞

    推薦產品

    x
    • 在線反饋
    1.我有以下需求:



    2.詳細的需求:
    姓名:
    單位:
    電話:
    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