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auswy"><sup id="auswy"></sup></ul>
  • <ul id="auswy"></ul>
    ABB
    關注中國自動化產業發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業安全大會
    OICT公益講堂
    當前位置:首頁 >> 資訊 >> 行業資訊

    資訊頻道

    供給側改革需要三種新思維
    • 作者:張愛萍
    • 點擊數:527     發布時間:2016-04-18 14:00:00
    • 分享到:
    關鍵詞:

    杭州新松機器人生產車間里,用于生產機器人的機器人。光明日報記者童懷攝

    歷史上,浙江涌現了一大批商界精英,留下了中華民族商業文明發展的閃光印記。

    如今,面對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需求放緩、成本攀升,杭城商界人士正用智慧開拓著新局面。

    “如果我們還沿用過去需求經濟思維,可能就會失去機遇。”浙江傳化集團董事長徐冠巨說,“要跳出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

    “一方面,中國企業因為產能過剩而痛苦不堪;另一方面,很多中國游客不遠萬里跑到國外去買馬桶蓋。”正泰集團董事長南存輝指出,供給側改革要對中國制造業“精準治療”。

    戰略思維:“吃著碗里的,看著鍋里的,想著田里的”

    走進浙江海康威視,一個15年飛速跨越的奇跡,彰顯著中國制造的堅定信心。

    2001年,海康威視成立時僅僅是一家普通的音視頻壓縮板卡公司,經過15年的發展,已成為全球安防行業三甲、三大主流產品在全球的市場占有率第一、國內安防行業龍頭老大,公司市值一度超過2000億元。

    2001年海康威視推出第一代產品板卡,產品市場份額多年居全國第一,現如今板卡銷量幾乎為零。

    “如果還在銷售當年的產品,海康早就不存在了。新產品一個個研發出來,產品疊加,發展曲線始終上揚。”海康威視董事長陳宗年的話發人深省。

    每一年,都是一個新的創新高地——2005年,海康成為國內最大的嵌入式DVR廠商;2011年,提出“新安防?iVM時代?云時代”理念,在國內率先發布智能安防系列產品;2015年,開拓機器視覺業務,發展無人機,引領安防行業進入立體監控時代。

    如今,這個當初只有28人的創業團隊,已經擁有1.2萬名專業人員,其中5300名為研發人員。員工平均年齡不到30歲。

    “我們要吃著碗里的,看著鍋里的,想著田里的。”海康威視副總裁鄭一波說。

    作為傳統制造業的民營企業代表,“娃哈哈”同樣感受強烈。

    “有人說飲料行業碰到了‘天花板’,我認為不是。”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后分析,2015年,我國飲料的總產量預計在1.7億噸,相當于人均消費100多公斤,而發達國家是250公斤左右,我國還有一半的增長潛能。食品飲料行業永遠是朝陽企業。

    “供給側改革,關鍵是要靠創新引領消費。”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后說。

    然而,這個過程又談何容易。僅僅一個小小的菌種,就讓宗慶后絞盡腦汁。娃哈哈很多產品是通過乳酸菌生物發酵技術開發出來,每年對乳酸菌的需求量達20噸,但這些菌種均是來自歐美國家。

    誰掌握核心技術,誰就有話語權。2010年,娃哈哈果斷進行功能乳酸菌的自主研發。目前,下沙菌種數字化工廠正在加緊建設,預計2016年可投產。目前購買國外菌種成本在3000元—5000元,而自主研發生產的菌種,成本將控制在幾百元。

    互聯網思維:“不想被變化所拋棄,就得擁抱變化”

    自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世界各國紛紛提出制造業的國家戰略,如美國的《先進制造業國家戰略計劃》、德國的“工業4.0計劃”。近年來,日本更是加強了對尖端技術的研究和投入,希望在競爭中能不輸歐美。

    中國,如何抓住世界產業變革帶來的寶貴“機會窗口期”?

    加快產業智慧化、智慧產業化,杭州制造企業正在“工業互聯網”“工業物聯網”的浪潮中開辟一片新的藍海。

    “顛覆‘中國制造’傳統印象。”——加拿大《環球郵報》曾這樣評價浙江春風動力。

    走進浙江春風動力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制造智慧中心,一面由12塊55英寸屏幕組成的巨大屏幕墻上,來自廠區110多個攝像頭采集的實時數據可隨時查看,材料采購、設計開發、生產管理、質量控制、設備維護等廠區的每一刻變化都一覽無余。

    “如果哪個環節出錯,攝像頭會自動對焦抓取,并在大屏幕上彈出來。”為春風動力智能工廠提供物聯網技術支撐的杭州力太科技總經理李善通告訴記者,每一臺機床都安裝了一個物聯網終端,機床進行的每一道工序及產品參數,都會傳到智慧制造中心。“我們能做到10毫秒/次的全產業鏈監測,每個零件都有二維碼,這能讓工廠‘更聰明’。”

    李善通對物聯網市場充滿信心:“我們業務量以每年4~5倍的速度增長,在2015年4000多萬元利潤的基礎上,今年預計突破2億元,成為智能制造服務領域的‘隱形冠軍’。”

    市場迅速擴大的背后,折射了智能工廠的巨大需求。杭州2015年GDP增速居浙江全省第一,其中信息經濟對GDP增長的貢獻率超過45%!從2010年到2015年,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R&D)支出占杭州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從2.75%提高到3%。

    加快產業智慧化、智慧產業化:

    2015年,杭州50家骨干企業開啟CIO(首席信息官)試點;實施30項首批智能制造應用試點項目;組織實施工廠物聯網項目100余個;實施“機器換人”項目675個——信息經濟和智能制造為杭州經濟注入新的動能。

    走進浙江傳化集團數字信息展示中心,一張全國智慧公路物聯網正改變著200萬司機的生活與工作方式。依靠大數據實現人與貨的精準匹配,智慧物流系統將顛覆中國運輸業傳統運營模式。

    走進正泰集團,投資2.3億元開發的數字化車間幾乎看不到工人。這家國內最大的民營光伏發電投資運營商正計劃以“電”為中心,在“發、輸、變、配、用”的各環節實施全面智能升級,打造智能電氣系統解決方案的產業群……

    “面對‘互聯網+’這一時代命題,傳統制造更要搶占先機。不想被變化所拋棄,就得擁抱變化。”南存輝深有感觸。

    系統思維:“簡政放權、降低稅費,形成制度供給合力”

    機器人,制造業皇冠頂端的明珠。據粗略統計,中國市場上,多軸機器人國外公司占90%,焊接領域國外公司占84%,汽車制造領域國外公司占90%——三個數字揭示了中國工業機器人產業當下的窘境。中國機器人企業面對的問題不是“狼來了”,而是如何在“遍地狼群”的市場上搶回地盤。

    新松集團——“中國機器人第一股”,以“中國機器人之父”蔣新松院士的名字命名的新松公司,成立15年來不斷突破機器人生產的核心技術,改寫了中國機器人只有進口沒有出口的歷史,成為寶馬、通用、福特等世界級企業的全球采購供應商。

    總部位于沈陽的新松集團近年來加快向杭州的布局。

    “較之北京、上海,杭州有成本優勢。另外,我更看重這里的創新氛圍和投資環境。”新松集團副總裁、杭州新松總經理李正剛回答說,簡政放權、降低稅費,形成制度供給合力,這為企業的發展營造了創新發展的良好環境。

    下好簡政放權“先手棋”——杭州已基本實現投資項目審批市、區兩級扁平化管理,財政管理體制改革、城市管理體制改革加速推進,2015年《關于降成本減負擔去產能全面推進實體經濟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的出臺提出了32條含金量極高的政策舉措,惠及實體經濟。

    加快創新投入力度——2015年杭州市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增速均高于全部工業增速,分別達到9.8%、9.4%、13.5%。杭州加快“機器換人”為重點的有效投入,2015年完成工業投資930億元,其中技術改造投入630.6億元,實施“機器換人”項目675個。

    主攻智能制造——杭州市出臺《關于加快推進杭州市智能制造促進產業轉型發展的指導意見》和《關于推進“互聯網+”行動實施意見》,打造了“工廠物聯網”應用杭州模式。

    “2015年,杭州經濟時隔三年重返兩位數增長,達10.2%,信息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上升到23%。”在杭州市經信委主任洪慶華看來,這背后是供給側改革激發的新活力,是思維方式與思想觀念的一場深刻變革。

    摘自 光明日報


    熱點新聞

    推薦產品

    x
    • 在線反饋
    1.我有以下需求:



    2.詳細的需求:
    姓名:
    單位:
    電話:
    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