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auswy"><sup id="auswy"></sup></ul>
  • <ul id="auswy"></ul>
    ABB
    關注中國自動化產業發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業安全大會
    OICT公益講堂
    當前位置:首頁 >> 資訊 >> 行業資訊

    資訊頻道

    “十三五”開局結構調整一年間
    • 作者:張辛欣
    • 點擊數:627     發布時間:2016-12-16 16:25:00
    • 分享到:
    關鍵詞:

    創新,引領方向,匯聚力量。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經濟轉型升級過程中,創新不僅為經濟發展打開一扇新窗,更為結構調整注入能量。

    “十三五”開局之年,新技術、新成果加速轉化,新模式、新業態不斷涌現,創新千帆競發,有力地引領著中國經濟航船破浪前行。

    創新,開啟經濟發展新窗

    烏鎮子夜路延伸段,17輛藍白色相間的百度無人車一字排開。世界互聯網大會期間,百度無人車在國內首次于全開放城市道路的復雜路況下,實現全程無人工干預自動駕駛。

    百度自動駕駛事業部主任研發架構師王亮說,百度無人車已經可以支持小雨、輕度霧霾天氣中的安全行駛,緊急情況下的反應時間僅需0.1到0.2秒,有望實現三年后小規模商用,五年后大規模量產。

    技術一小步,產業一大步。無人車技術的突破不僅撬開了全新的自動駕駛市場,也拉開了人工智能應用的大幕。日前印發的《“互聯網+”人工智能三年行動實施方案》提出,到2018年將形成千億級的人工智能市場應用規模。

    科技創新在哪里興起,發展動力就在哪里迸發,發展制高點和經濟競爭力就轉向哪里。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孕育興起,世界主要國家爭相尋找創新的突破口,搶占未來發展先機。我國也不例外。

    人工智能取得實質性突破、機器人應用到許多產業、物聯網從概念進入現實、分享經濟風靡大江南北……“十三五”開局之年,以新技術、新模式為代表的新經濟迅猛發展,激活新消費、帶動新投資、促進著經濟結構不斷優化。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技術產業保持10%以上的增速;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上升至52.8%,比去年同期提高1.6個百分點;單位能耗同比下降5.2%;最終消費支出對GDP增長貢獻率達71%,比上年同期提高13.3個百分點。

    “創新求變正為中國經濟探索出更寬更廣的發展之路,帶來脫胎換骨的變化。”工信部部長苗圩說。

    創新,注入轉型升級力量

    一枚妙子,可盤活整個棋局。創新對中國經濟也是如此。它不局限于戰略性新興產業,也不只是培育新動能。更重要的是,它將加速傳統產業內部轉型升級,有效推動產業提質增效。

    不久前,由中船重工研制的升船機在三峽試通航。這個世界載重最大的升船機不僅擁有毫米級的精度誤差,還非常靈巧,將過壩時間由3個多小時縮短至40分鐘。

    中船重工董事長胡問鳴說,升船機的成功試通航,既填補了空白,也為我國造船業乃至整個高端裝備制造業開啟了嶄新的未來。在全球航運市場低迷的情況下,發展以升船機為代表的高端裝備以及綠色、高附加值船舶,是應對市場競爭的不二法寶,也是產業煥發活力的必由之路。

    越是市場競爭激烈、低端產能過剩,越需要創新來解決現有問題、提高生產效率、找到發展出路。

    除了在供給側對產品進行創新,對管理體制的創新,產業鏈各環節的創新同樣改造著傳統產業,帶來柳暗花明的變化。

    電腦讀取個性數據、智能機床精準剪裁、自動匹配面料輔料……在報喜鳥智能制造工廠,機器也能實現個性化量體裁衣。依托智能設備,不僅裁剪效率提高5倍以上,定制生產的產量還從每天600件擴大到1200件,合格率也大幅提升。

    “以前根據代理商預判產量,現在直接對接用戶,完全不用擔心庫存。”報喜鳥集團董事長吳志澤說,發展智能制造可真正實現以銷定產、精準供給,突破行業高庫存、低周轉、高渠道成本的瓶頸。

    和報喜鳥一樣,越來越多的企業借力創新向著價值鏈高端攀登,也推動產業更加智能,結構更加優化。

    工信部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工業技術改造投資同比增長13%左右。一批重大裝備自主研發取得新突破,食品、產業用紡織品、運動型多用途乘用車等符合消費需求升級方向的行業運行良好,去產能工作有序推進。

    “這表明了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新舊動能轉換步伐正在加快,轉型升級取得初步成效。”工信部總工程師張峰說,以創新驅動發展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勢在必行。

    創新,用改革引領護航

    如果說創新是經濟發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必不可少的點火系。“十三五”開局之年,改革與創新兩個輪子一起,破除體制機制障礙,為創新培育沃土,引領護航。

    行政審批項目繼續減少,投資審批事項大幅縮減,“互聯網+政府服務”等管理和監管模式創新不斷涌現;商事制度改革進一步深化,在全面實施“三證合一”基礎上,啟動實施“五證合一”、“一照一碼”;投融資體制改革持續推進,投資審批方式不斷改進……

    今年以來,隨著改革的深入推進,創新創業活力充分釋放。前10個月,全國新登記企業數同比增長了28.9%,平均每天誕生1.46萬戶新企業,形成商事制度改革以來的一個高潮。

    獨行者步疾,結伴者行遠。今年,在激發市場主體活力之外,更是出臺一系列舉措,最大限度尋求合力,集中力量攻堅克難:建設多個產業聯盟,瞄準攻克行業共性關鍵技術;建立國家級創新中心,促進更多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健全對新技術的容錯機制,實行成果轉化激勵,破除人才流動制度障礙……

    創新因子活躍起來,科研資金聚集起來,研發成果“轉”起來……今年以來,有關創新驅動的舉措日臻完善,努力形成全社會崇尚創新、渴望創新的良好環境。

    “把好的態勢延續下去,還需要進一步的改革來釋放創新活力和轉型動力。”張峰說,一方面,強化科技和經濟的融合,加大研發投入,支持企業技改,重塑經濟核心競爭力;另一方面,需要加速政府職能轉變,破除機制體制障礙,通過持續推進改革開放,發揮中國經濟巨大的韌性、潛力和回旋余地。

    摘自 新華社

    熱點新聞

    推薦產品

    x
    • 在線反饋
    1.我有以下需求:



    2.詳細的需求:
    姓名:
    單位:
    電話:
    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