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auswy"><sup id="auswy"></sup></ul>
  • <ul id="auswy"></ul>
    ABB
    關注中國自動化產業發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業安全大會
    OICT公益講堂
    當前位置:首頁 >> 資訊 >> 行業資訊

    資訊頻道

    反恐戰場上的AI“先知”
    • 點擊數:1925     發布時間:2020-08-17 09:55:00
    • 分享到:
    在現實中,當然不可能存在“先知”,但是一名由“0”“1”組成的“戰士”,卻能在反恐戰場上發揮與“先知”相似的能力。它,就是人工智能(AI)。
    關鍵詞:

    “謀殺已經消失了,未來是可以預知的,而罪犯在犯罪前就已經受到了懲罰……”科幻電影《少數派報告》為世人描繪了這樣的場景:3位“先知”擁有預測犯罪的能力,可指引當局在恐怖分子實施破壞前便將其抓捕。

    在現實中,當然不可能存在“先知”,但是一名由“0”“1”組成的“戰士”,卻能在反恐戰場上發揮與“先知”相似的能力。它,就是人工智能(AI)。

    提起“人工智能”,大家并不陌生。早在2016年,谷歌的人工智能AlphaGo便因擊敗世界圍棋冠軍李世石而名噪一時。近年來,隨著大數據技術的成熟以及深度算法、神經網絡技術的不斷更新,人工智能已經來到普通人身邊。如阿里巴巴的“刷臉支付”、蘋果的“Siri”助手、京東的購買預測等。有時我們也會有這樣的疑惑:手機好似自己“肚里的蛔蟲”,經常能提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其實,這主要得益于人工智能對用戶形象的分析,并對用戶下一步行動的推斷,其準確率往往可達80%以上。如果我們將這種推斷能力運用到反恐戰場上,就能做到“謀敵于未動”,從而有效保護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在傳統領域,雖然反恐部門會對恐怖團伙進行行為建模,但建模過程往往會花費較長時間。而借助人工智能技術,要完成大規模的恐怖組織行為建模,只需幾分鐘,并且其結果與傳統建模相比更加精準。這一切,使對恐怖分子的行為預測成為可能。

    我們可以想象一下這樣的場面:一個恐怖組織團伙從境外通過偷運方式獲得了武器,而他們剛啟動自己的汽車沒多久,便被荷槍實彈的武裝警察包圍,一次蓄意謀劃的恐怖襲擊還未發生便被阻止。恐怖分子該會猜測:是誰泄露了他們的計劃。其實,這源自人工智能的大數據深度挖掘技術:當恐怖分子在網絡上留下“蛛絲馬跡”時,便會被人工智能系統察覺,通過網絡追蹤系統進一步鎖定其相關信息,并上傳至云端。之后,人工智能系統又對其居住地附近的監控系統進行追蹤,進而利用視覺識別技術,識別出恐怖分子搭乘的車輛,并將恐怖分子的人員數量、武器配備、實時地理位置等重要信息傳輸給相關部門,阻止恐怖襲擊。 

    社交媒體是恐怖主義傳播的一大陣地。由于信息通過網絡傳播的速度指數級增長,如應對遲緩,帶來的危害會更嚴重。因此,能夠在早期掌控這類信息,對于抑制恐怖主義進一步傳播十分重要。此時,人工智能“爬蟲”技術悄然登場,它可以全網“爬取”暴恐信息,發掘出暴恐信息的源頭,之后再由技術人員對信息進行處理,從根本上杜絕了恐怖主義傳播進一步擴大的可能性。

    如今,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正在走向反恐戰場的尖端人工智能科技,無疑是對恐怖分子的“降維打擊”,將來會讓恐怖分子無所遁形、暴恐活動被扼殺在萌芽之中。

    來源:《解放軍報》

    熱點新聞

    推薦產品

    x
    • 在線反饋
    1.我有以下需求:



    2.詳細的需求:
    姓名:
    單位:
    電話:
    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