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auswy"><sup id="auswy"></sup></ul>
  • <ul id="auswy"></ul>
    ABB
    關注中國自動化產業發展的先行者!
    工業智能邊緣計算2025年會
    CAIAC 2025
    2025工業安全大會
    OICT公益講堂
    當前位置:首頁 >> 資訊 >> 行業資訊

    資訊頻道

    挖新育小 深耕不輟
    • 點擊數:28     發布時間:2025-07-16 09:06:26
    • 分享到:
    堅持挖新育小,是信豐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密碼。2002年,一批在廣東做生意的人回鄉創業,把電子信息產業引入了信豐。然而,產業長期難以做大做強,不少企業還面臨設備陳舊、生產線老化、產能低下等問題。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發展縣域經濟”“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縣域經濟是國民經濟的微觀基礎和“毛細血管”,也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場域。即日起,本版推出系列評論,從各具特色的縣域經濟,觀察新質生產力在中華大地扎根的深度和廣度,為穩定預期、推動高質量發展凝聚智慧和力量。

    “十年磨一劍”,并非簡單地重復一件事,而是在追逐時代浪潮的過程中不斷解決新問題

    大屏幕前,生產細節纖毫畢現;廠房深處,機器人攜帶著物料穿梭往來;自動化機械宛如精密印刷機,將一塊塊電路板(PCB)精準地“打印”出來……走進江西贛州信豐縣的高新技術產業園區,高端生產線令人眼前一亮。

    信豐是一個傳統農業大縣,以盛產贛南臍橙而聞名,如今卻在電子信息產業這一賽道上闖出了名堂。短短幾年時間,當地聚集了30多家上市企業,其中電子信息產業就有19家。2024年,信豐縣規上電子信息產業實現營收226.6億元,同比增長15%。

    一個不沿邊也不靠海、常住人口不到70萬的山區縣,為何能在競爭激烈的電子信息產業占有一席之地?

    堅持挖新育小,是信豐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密碼。2002年,一批在廣東做生意的人回鄉創業,把電子信息產業引入了信豐。然而,產業長期難以做大做強,不少企業還面臨設備陳舊、生產線老化、產能低下等問題。

    如何選擇?鑒于自身毗鄰粵港澳大灣區,形成了一定的產業基礎,在勞動力、土地成本等方面有一定比較優勢,信豐毅然決定把電子信息產業作為首位產業來抓,并厘清了發展思路:既有條件下“招大引強”很難,就下大力氣培育有潛力的小微企業,扶上馬、送一程,同時著力優化營商環境,不斷培厚產業發展土壤。

    從推出全省首創的“免帶證”辦理服務,到實施“拿地即開工、竣工即投產”的高效審批模式,再到舉辦政企早茶會等點對點解決實際困難,信豐不斷完善培育產業的政策舉措,并將之落實到服務企業的具體行動中。

    看準賽道、耐心培育,長期的耕耘終有收獲。如今,信豐已發展成為江西省最大的PCB產業集聚區,擁有電子信息規上企業141家,規上PCB及配套企業67家。信豐正天偉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感慨道,16年前,公司只有一個小實驗室,除了技術什么也沒有,信豐縣從那個時候就開始培育他們,推動企業一路成長為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種下梧桐樹,自有鳳凰棲。扎實的產業基礎、良好的發展環境,形成了集聚效應。一家原本無意投資的上市公司,在實地考察信豐的產業鏈配套后,馬上改變了主意,幾個月后便簽約設廠。加上粵港澳大灣區產業梯度轉移帶來的紅利,如今的信豐迎來了寶貴的發展機遇期,一批PCB上市企業將發展重心轉移過來,并且“一投再投”。

    發展新質生產力是個長期過程,總會面臨新挑戰。“十年磨一劍”,并非簡單地重復一件事,而是在追逐時代浪潮的過程中不斷解決新問題。

    形成電子信息產業集群后,人才缺口又成了信豐的一大挑戰。僅僅提升黨員干部的招商水平還不夠,必須引進更多專業人才。設立中國電子電路行業協會信豐學院,開設電子信息“訂單班”培養更多創新實用型人才;依托龍頭企業、鏈主企業建設高端研發機構,培育創新平臺;從多所高校引進100余名專家擔任企業“科技副總”,助力產學研融合……聚焦產業需求,優化政策供給,創新服務機制,方能為高質量發展持續注入新動能。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加速演進。站在新舊交替的十字路口,直面挑戰,看準方向,立足自身特點,以長期主義保持發展定力,以系統思維優化發展生態,定能更好把握時代機遇,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形成。

    來源:《人民日報》

    熱點新聞

    推薦產品

    x
    • 在線反饋
    1.我有以下需求:



    2.詳細的需求:
    姓名:
    單位:
    電話:
    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