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顧碩
物流倉儲行業將更注重技術融合、綠色化與全球化布局,而企業需通過標準化流程、人才培養和持續優化策略應對挑戰。自動化技術也將持續賦能物流倉儲,助力其技術融合創新發展。
在全球供應鏈重構與數字經濟浪潮的推動下,物流倉儲行業正經歷一場由自動化技術引領的深刻變革。政策引導、技術迭代與市場需求的三重驅動,使智慧物流與智能倉儲從概念走向大規模落地。與此同時,我們也意識到,在中國,物流倉儲行業正處于從傳統人工操作向全面自動化、智能化轉型的關鍵階段。盡管面臨稅負、用地、技術應用不均等痛點,但政策支持與技術突破正在推動行業加速升級。本期《自動化博覽》聚焦“物流倉儲”行業,并從技術融合創新的視角,探討自動化如何持續賦能物流倉儲行業,推動其向高效、綠色、全球化方向邁進。
當前,物流倉儲中的自動化技術已從單一設備(如AGV、堆垛機)的普及,轉向物聯網(IoT)、數字孿生、邊緣計算等技術的系統性融合。比如,迦智科技針對中控富陽工廠打造的多模塊融合方案,通過“多模塊協同倉儲+柔性搬運+全場智能調度”的創新架構,在實現倉儲空間利用率提升、綜合人效增長、物流管理能力提升的同時,增強了生產供料穩定性與外發物流彈性的動態平衡能力。此方案也有助于中控富陽工廠更好地應對未來業務的增長。
《“十四五”現代物流發展規劃》明確提出,深度應用5G、北斗、人工智能等技術,分類推動物流基礎設施改造升級,發展智慧物流樞紐、智慧倉儲物流基地等新型物流基礎設施。國家層面還通過專項資金支持,如中央財政投入50億元用于物流樞紐建設,推動企業加速技術集成創新。政策對技術融合的催化作用——從設備升級到流程再造,物流系統正逐步邁向“全要素互聯”的智能化與綠色化的新階段。
中國企業的全球化步伐正從“產品出口”升級為“技術標準輸出”。國家通過“一帶一路”倡議與自貿區政策,為技術出海提供通道。國自科技為F公司在美國馬里蘭州建設的智能倉庫部署了近400臺料箱搬運機器人。該系統通過模塊化設計,在有限空間內實現高效存儲與快速分揀,有效支持日常訂單的精準處理和穩定發貨,幫助客戶應對季節性銷售高峰的物流挑戰。
近年來,自動化技術對物流倉儲行業的賦能,已超越效率提升的單一維度,正在重構產業生態。九州未來協同當地電信運營商,為一汽富晟智慧物流建設提供了包括5G無線接入網、5G輕量化核心網、邊緣計算云平臺及各子系統集成、實施、部署運維等服務,協助一汽富晟物流打造獨立的5G物流行業專網,使5G獨立專網+邊緣計算能更好地在高帶寬、低時延、泛在接入、自動化、安全可靠、可管可控等方面助力智慧物流典型業務應用,實現物流作業的無人化、少人化,提升生產效率。
政策引導下的技術融合創新,不僅催生了智能倉儲、綠色運輸、全球化網絡等新業態,更推動中國從“物流大國”向“物流強國”發展。中國智能倉儲市場規模也持續擴大,2024年市場規模達到1126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16.6%;倉儲機器人市場增速尤為顯著,年復合增長率為46.3%。相信未來,物流倉儲行業將更注重技術融合、綠色化與全球化布局,而企業需通過標準化流程、人才培養和持續優化策略應對挑戰。自動化技術也將持續賦能物流倉儲,助力其技術融合創新發展。
摘自《自動化博覽》2025年4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