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昌市日前出臺電力電子裝備行業調整振興規劃,按照規劃,許昌市將致力成為國內一流、國際先進的電力電子裝備制造業基地,到2020年,全市電力電子產業將實現銷售收入1500億元以上,并將全面完成22平方公里的電氣谷核心區工程建設,進而造就1家銷售收入超500億元企業,形成3到5家超百億企業。
許昌市電力電子裝備行業調整振興規劃
電力電子裝備行業是國家基礎性、戰略性產業。我市電力電子裝備行業經過50多年的發展,已經成為我市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之一。大力振興電力電子裝備行業是我市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實現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舉措。按照市委、市政府關于我市產業發展戰略總體部署,為最終把許昌市打造成為國內一流、國際先進的電力電子裝備制造業基地,特制定本發展規劃,規劃期為2009—2015年,發展目標展望到2020年。
一、許昌市電力電子裝備行業發展現狀
許昌市是我國重要的電力電子裝備行業生產基地。近年來,通過積極擴大開放,著力加強自主創新,推進重大項目建設,電力電子裝備行業綜合實力顯著提升,具備了加速發展的基礎和條件。2008年,全市電力電子裝備行業行業實現銷售收入210億元,增長19%;實現利稅26.5億元,增長15%。
(一)產業基礎雄厚
目前,區域內擁有許繼集團、森源電氣、陽光電纜、美特橋架、愛迪德電力設備公司等50多家規模以上電力電子裝備制造企業,是我國最大的電力二次設備和高壓開關研發制造基地。目前,電力二次設備國內市場占有率20%以上,綜合實力居國內行業第1位;40.5kV交流金屬封閉開關設備國內市場占有率達到5.6%,居國內行業第2位;12kV真空斷路器、隔離開關國內市場占有率分別達到3.02%和26.06%,居國內行業第7位和第1位。
(二)產業配套能力強
區域內具備特高壓800kV直流輸電控制保護和換流閥、750kV交流輸變電控制保護、220kV及以下變壓器、中低壓開關成套設備及元器件、電能質量等產品研發和制造技術,產品覆蓋電力系統輸變電、配電和用電的各個環節,橫跨一次及二次裝備、交流及直流裝備領域,是中國輸變電裝備行業中品種最多、規格最全、綜合成套能力最強的地區,具有電網建設工程的總承包能力。
(三)技術優勢突出
許昌市電力電子裝備行業擁有2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4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1個企業博士后工作站,2個國家級檢驗中心和2個電氣研究所,與德國西門子、日本東芝、法國施耐德等世界著名電氣企業保持著長期技術合作關系。許繼集團累計申請107項國家專利,已獲授權的達57項;森源集團累計申請專利259項,已獲授權的達160項,在全國同行業名列前茅,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DPS—2000高壓直流輸電控制保護系統、KYNS80—40.5kV交流金屬封閉開關設備、VS系列真空斷路器、GN系列隔離開關。
(四)人才支撐有力
現有從事電力電子裝備行業的專業技術人員6000多人,其中,碩士以上高級技術人員200多人,博士60多人,博士后10余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36人,具有國家突出貢獻專家30人左右,省市級專業技術拔尖人才和學術帶頭人20多人,形成了實力雄厚、獨具特色的完備技術人才體系,是國內電力電子裝備行業人才最為集中的區域之一。
(五)區位優勢明顯
許昌市位于河南省中心位置,有“中原之中”之稱。中原電氣谷環500公里范圍涉及7個省,總人口4.8億,是我國能源和電網建設的重點區域。電氣谷核心區位于許昌—長葛產業帶,與京廣鐵路、禹鄲地方鐵路、京珠高速、京深、徐西國道相鄰,許鄭快速通道和正在建設的京廣客運專線在此經過,交通運輸十分便利。
二、電力電子裝備行業發展趨勢和面臨的外部環境
電力電子裝備制造業關系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是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產業。今后一個時期,隨著我國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的加速推進,電力消費呈加速增長態勢,電網建設將進入持續高速增長期,為電力電子裝備行業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機遇。
(一)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為電力電子裝備行業提供了巨大的市場空間
截至2008年底,我國電力總裝機容量79253萬千瓦,發電量34334億千瓦時,220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36.5萬公里,變電容量13.9億千伏安,是全球第二大電力生產和消費國。目前,我國已進入工業化、城市化加速推進時期,在消費結構和產業結構升級的拉動下,電力先行策略仍將長期實行,電力彈性系數中長期水平將維持在1.0以上。據有關部門預測,未來30年,中國電力產業投資需求總量將超過2萬億美元,主要用于電力設備投入。按照十七大報告中提出的“人均GDP到2020年比2000年翻兩番”的目標,GDP年均增速應在6—7%之間,對應電力需求增速在8%以上,屆時電力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2億千瓦,年均增長3800萬kW以上,年需輸變電產品超過4億kVA。根據我國“十一五”電網規劃及2020年遠景報告,僅“十一五”期間,國家將投資1.36萬億元,新增330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6萬公里、變電容量3億千伏安,后三年年均投資3200億元以上。因此,在未來較長一個時期,為保證電力輸送和分配需要,我國電網建設將加速推進,電力電子裝備行業面臨難得的發展契機。
1.電網市場
受益于國家擴大內需、拉動經濟發展的需要,未來三年電網領域計劃投資15000億,比前三年投資總額增加70%以上。其中國家電網投資11600億元,南方電網預計投資3100億元,內蒙電網預計投資300億元。按照電網設備投資平均占電網建設總投資的比例60%計算,三年電力電子裝備行業的總投資將達到9000億元。
2.綠色環保能源發電市場
根據國家電力工業中長期規劃和核電、新能源發展規劃,今后三年電源投資規模逾9000億,保持年均8%的增長率,預計完成裝機容量約2億千瓦。圍繞“優化發展火電、優先發展水電、積極發展核電、鼓勵發展風電”的思路。水電建設將保持平穩發展,火電投資適當縮減,以風電和核電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和綠色能源建設發展迅猛,增速超過50%。其中風電場控制保護和風機等設備每年的市場需求量超過350億。
3.工業配用電市場
中國工業化進程一直呈快速發展的良好態勢。雖受金融危機影響,增速放緩,但隨著國家4萬億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的投入,將對以石油、冶金為代表的重工業具有很強的拉動作用,將大幅提高相關電力電子裝備的需求規模。
4.軌道交通市場
今后三年軌道交通領域每年投資額都將超過1000億,較2008年增長80%以上,增長迅猛。投資重點是高速鐵路、煤運通道、西部干線和改造項目以及城市軌道交通項目,電力牽引供電裝備市場的容量每年超過300億元。
5.民用機電市場
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住宅商品化和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有力地推動了電梯/扶梯、立體停車庫系統、自動車庫門、智能化小區管理系統等民用機電產品市場的發展。預計未來10年,民用機電產品的需求仍將保持每年20%的遞增速度,市場規模預計在500億元以上。
(二)全球新一輪電力投資為我國電力電子裝備行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目前,全球電力總裝機容量約為30多億千瓦,歐美日等主要發達國家由于經濟增速逐步減緩,電力消費增長也相應平穩。但為保障電網平穩運行,新一輪更新改造已經成為發達國家電網投資的重點。同時,隨著東南亞、非洲和中東地區等國家經濟規模的不斷擴大,全球將迎來新一輪電力投資周期。據有關機構預測,2020年世界電力總裝機容量將達到60億千瓦,2010—2030年間,全球電力投資將達到9.8萬億美元,其中發電4.5萬億美元,輸電1.6萬億美元,配電3.7萬億美元。從產品制造技術看,我國電力電子裝備行業在完成與國際廠商“市場換技術”的合作后,逐步掌握了一些關鍵設備的核心技術,并實現了高端產品國產化,部分產品性能甚至超過歐美日等發達國家水平。目前,我國電力電子裝備已出口到世界3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東南亞、非洲和中東地區的電站設備市場份額逐步擴大,將帶動輸變電設備的出口。隨著中國電力電子裝備行業技術實力和成本優勢的進一步顯現,我國將成為全球重要的電力電子裝備輸出國。
(三)電力電子裝備行業發展面臨良好的政策環境
國民經濟“十一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提高重大技術裝備國產化水平,特別是高效清潔發電和輸變電裝備;《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重點開發安全可靠的先進電力輸配技術,實現大容量、遠距離、高效率的電力輸配;《國務院關于加快振興裝備制造業的若干意見》,將特高壓輸電關鍵設備研究作為重點扶持的16個重大專項之一。國務院出臺的《關于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把中部地區建成全國重要的能源原材料、現代裝備制造業基地,為電力電子裝備行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保障。今年5月12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裝備制造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實施細則,把電力電子裝備行業作為發展的重點擺在各裝備產業之首,將加大扶持力度,加快發展。
三、指導思想、主要原則、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推進電力電子裝備高端化、成套化、國際化為重點,以擴大開放、戰略重組、集群發展為主要途徑,以國家智能電網建設為新契機,堅持自主創新、引進技術、聯合設計、合作制造相結合,努力提升高壓開關和電力二次設備自主化設計和成套化水平,做強做大直流輸電及電力自動化、高壓變壓器、風力發電成套設備及配套產業,積極拓展配用電、民用機電設備領域,形成完整的輸變電裝備制造體系,把我市發展成為國內一流、國際先進的電力電子裝備研發、制造、系統集成中心和重要的電力電子裝備出口基地。
(二)主要原則:堅持市場主導與政府推動相結合,推動行業加快發展;堅持自主研發與引進技術相結合,推動行業技術進步;堅持開放帶動與區域資源整合相結合,推動企業兼并重組;堅持壯大龍頭企業與發展產業集群相結合,提升品牌知名度;堅持鞏固國內市場與開拓國際市場相結合,提高市場占有率;堅持重點突破與全面推進相結合,鞏固提升行業優勢地位。
(三)發展戰略目標
1.總體戰略目標
(1)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創新區域發展模式,掌控輸變電一、二次設備領域核心技術,引領輸變電裝備向大容量、特高壓、組合化、智能化、高可靠方向發展,將許昌打造成為在全國具有示范意義的區域綜合創新產業基地。
(2)通過中原電氣谷建設,鞏固提升許繼、森源集團行業龍頭地位,拓展延伸產業領域,培育壯大產業集群,打造代表河南裝備制造業整體水平的產業品牌,成為中原崛起的重要支撐點。
(3)按照“三年出形象、五年成規模、十年鑄優勢”的總體要求,把我市建設成我國電力電子裝備研發中心、制造中心和系統集成中心,具備國際競爭優勢,成為面向世界的產業發展平臺和重要的輸變電裝備出口基地。
2.產業發展目標
2012年:實現銷售收入600億元,實現利稅60億元,研發經費占銷售收入的比重達到4%以上;形成1家以上銷售收入超百億的企業,2家超50億元企業。
2015年:實現銷售收入1000億元,實現利稅100億元,研發經費占銷售收入的比重達到5%以上;形成2家以上銷售收入超百億的企業,4家超50億元企業。
2020年:實現銷售收入1500億元以上,實現利稅150億元,研發經費占銷售收入的比重達到6%以上;全面完成電氣谷核心區工程建設,總開發面積達到22平方公里;形成1家銷售收入超500億元企業,3—5家超百億企業。
四、產業發展方向及重點
(一)產業發展方向
為實現發電、輸電、變電、配電、用電和調度自動化、狀態檢修和適時維護(少維護),市場對產品具備自動保護、調控,在線檢測、監視,信息自動傳遞、處理和智能操作等功能要求將越來越高。2009年4月,美國首次在世界上提出智能電網概念,國家電網公司緊隨其后,明確提出了建設智能電網的戰略目標,公布了“智能電網”的發展計劃,到2020年,可全面建成統一的“堅強智能電網”。智能化、信息化、小型化、高可靠、環保型將成為電力電子裝備行業的發展方向。
(二)產業發展重點
主要圍繞“輸、風、配、核、民”五大領域,通過鞏固優勢、完善鏈條、五電同步、整體推進,使我市電力電子裝備行業競爭力處于國內領先水平。
1.特高壓輸變電設備
依托許繼、森源等骨干企業,加強與國家電網公司、西門子等國內外著名企業的戰略合作,重點發展超特高壓交流開關設備及關鍵部件、二次繼電保護設備、直流輸電設備、換流閥控制與保護器、500KV以上變壓器以及高附加值關鍵配套,進一步提升一、二次輸變電設備綜合配套能力和系統成套能力,確立在超特高壓輸變電領域的領先地位。同時,圍繞國家建設“堅強智能電網”所需智能化保護和無功補償等關鍵設備及部件開展攻關,做好技術儲備。
2.風力發電及配套零部件
以許繼風力發電機組項目為龍頭,按照“控制先行、發展總成、帶動配套”的總體思路,加強與國外企業戰略合作;掌握風力發電成套核心技術,實現風力發電裝備國產化;重點研發生產風電并網技術及設備,解決風電電壓不穩等問題,實現風電商業化;引進葉片、齒輪箱、發電機、軸承等關鍵部件制造企業,建立完善的風力發電設備產業鏈。森源集團重點搞好風力發電機組選型、變頻技術及諧波抑制、電能輸配與開斷、風力發電系統升壓技術等方面的關鍵技術研究和成套開發,抓好SAPF有源濾波成套裝置、SY400W、10kW、30kW風光互補獨立發電系統等新產品市場開發與應用。
3.配用電設備制造
發揮配用電設備系統集成優勢,形成中壓開關、中壓變壓器、負荷計量系統和低壓電器規模化生產,完善配用電產品體系。引進國內龍頭企業和配套生產企業,建立中低壓配用電產品生產基地。以配用電設備系統集成作為重要發展方向,并圍繞軌道交通的電力供電、牽引供電、鐵路信號、鐵路通信的“四電”集成,完善電力供電、牽引供電的產品體系,研究和開發鐵路通信、鐵路信號技術,逐步實現產業化。加強配網自動化、開關、環網柜、負荷計量系統、低壓電器等領域的開發。
4.核電控制設備制造
以核電站發變組保護設備及電氣自動化儀表控制系統為主導,重點發展先進控制室儀表控制設備、反應堆數字化保護及控制系統儀控設備、核級電纜及核級電纜橋架等。
5.民用機電設備制造
依托西繼電梯公司,加強與國外知名電梯企業合作,擴大電梯生產規模,形成全國電梯產業信息中心、生產中心、研發中心、行業標準中心。發揮許繼技術優勢,引進民間資本,建設全國最大的立體停車庫和自動車庫門產業基地。積極加強研發,促進民用機電智能化發展,提升市場競爭力。
五、許昌市電力電子裝備行業規劃布局
電力電子裝備行業重點發展兩大產業集聚區:中原電氣谷核心區、許繼電氣城產業集聚區,總規劃用地面積22平方公里,最終拓展區域達到31平方公里。規劃建設7個產業園,形成“一谷二區七園”的產業格局。其它區域今后一個時期除技改外,原則上新上電氣項目全部進入中原電氣谷核心區。
(一)中原電氣谷核心區
中原電氣谷核心區位于許昌至長葛集群經濟產業帶內,南起許昌市北外環路,北至新規劃中原路,東起正在建設的京廣高速客運專線,西至縱貫許昌市東城區和許長集群經濟產業帶南北的魏文路,南北長約8.6公里的帶谷,總面積13.9平方公里。并預留在高速公路以東(尚集高速公路出口處)9平方公里的發展區。規劃建設五個產業園,分別為:電力輸電一次設備產業園,規劃用地面積5平方公里;新能源設備產業園,規劃用地面積2平方公里;配用電設備產業園,規劃用地面積3平方公里;民用機電產業園,規劃用地面積3平方公里;智能電網控制設備產業園,規劃用地面積0.9平方公里。
(二)許繼電氣城產業集聚區
許繼電氣城產業集聚區位于許昌經濟開發區西南部,是國家(許昌)電力電子系統產業園和中國許繼高科技電氣城核心區,也是許昌市目前電氣工業相對集中的區域。規劃面積8平方公里,現已開發4平方公里。規劃電力輸電二次設備、直流輸電及電力電子設備兩個產業園,待開發面積4平方公里。
六、保障措施
(一)充分發揮中原電氣谷核心區的平臺作用
中原電氣谷是河南省委、省政府規劃建設的重大戰略工程。通過高標準建設中原電氣谷,充分發揮電氣谷品牌效應,帶動許昌市電力電子裝備行業實現跨越式發展。進一步完善中原電氣谷的管理體系,引進高端人才,構建高素質的管理團隊。加快落實園區建設規劃和產業布局規劃,優化功能布局,節約使用土地。制定詳細的媒體推廣計劃,建立與國內外知名公司和機構的長效聯系機制,以園區名義召開相關的國際性電力電子裝備行業高層論壇,擴大電氣谷在國內外的知名度;落實市政府促進產業集聚區發展的相關政策,進一步出臺核心區吸引人才、鼓勵創新、項目認定等方面的政策措施,比照發達國家和長三角、珠三角等先進地區的經驗,構建一流的產業發展平臺。
(二)構建技術創新體系
一是建設輸變電技術研究院。加強許繼國家級超高壓直流輸變電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設,充分發揮國家級技術研究中心的引領作用,不斷開發新技術、新產品,研發新裝備;依托河南森源集團公司、許昌西繼電梯有限公司等省級企業技術中心,森源集團河南省中壓輸配電裝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森源集團河南省風力發電工程研究中心等骨干企業研發機構,開展行業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制定相關支持政策,鼓勵大中型企業開展技術合作,完善產學研合作機制,建立輸變電技術研究院。二是建立國家級輸變電裝備重點實驗室。以電力骨干企業為依托,建設電力設備國家級重點實驗室,承擔國家電氣領域重大研發課題,提升整體研發水平。三是建立國家級電氣行業標準和產品檢測中心。承擔行業輸變電產品標準的制定,為我市乃至國內的輸變電企業提供權威的檢測服務。
(三)狠抓重大項目建設
2009年—2015年,我市共規劃電力電子裝備行業重大項目64個,項目總投資254億元。這些項目建成達產后,可新增銷售收入962億元,為實現電力電子裝備行業銷售收入超1000億的目標提供強有力的支撐。要緊緊圍繞這些項目,做好協調支持,確保項目順利建設。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在規劃建設、資金投入、基礎設施建設、土地使用、環評審批、工商稅務等方面給予優先扶持。積極爭取國家、省技術進步和技術改造專項資金、中央預算內結構調整專項資金、省工業結構調整專項資金,統籌運用市企業發展基金,重點支持全市電力電子裝備項目建設,推進電力電子裝備行業結構升級。
(四)加大招商引資力度
一是完善招商引資政策,搭建招商平臺。盡快完善全市特別是中原電氣谷核心區電氣裝備項目招商引資政策,組織招商隊伍,下達招商任務,制定招商獎勵政策,確保招商引資工作的常態化。二是創辦中國電氣產業發展國際高層論壇。加強與國內外電氣產業前沿技術的交流與合作,舉辦高層論壇,就行業發展趨勢、重大技術交流、新產品開發推廣等重大課題進行專題研討,擴大許昌市電力電子裝備行業在國內國際的影響力。三是加大對外宣傳力度,重點宣傳高素質的產業員工隊伍、高精尖的加工能力、權威的電子檢測中心、科學規劃的產業園區和其他一切對高技術產業有吸引力的基礎條件。四是增強招商引資的自覺性,依靠規劃引導,從完善產業鏈、突出集群優勢的角度考慮,提高招商的針對性;五是積極建設一流的創新服務平臺,推動高校科研成果的產業化,吸引國內外知名企業和有發展潛力的企業在許落地。六是注重以商招商。把許繼集團、森源電氣等本市電氣裝備類企業的招商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重點依托這些企業的業務聯系和在國內外電氣行業的影響力招商,形成一支與企業集團共同發展的招商隊伍。
(五)加強金融信貸支持
各金融機構要加大對裝備制造業企業信貸投入,優先安排符合條件的電力電子裝備制造企業以新發或增發股票、發行企業債券、申請國外政府貸款等方式擴大融資規模。各級信用擔保機構優先對市內電力電子裝備制造企業提供貸款擔保服務。建立電力電子裝備行業發展投資基金,以中原電氣谷(許昌)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等融資公司為平臺,積極吸納金融機構的資金,為電力電子裝備行業發展提供資金支持。
(六)積極推進企業重組
落實國家支持裝備制造業兼并重組的政策措施,鼓勵許繼集團等骨干企業與上下游企業,研發機構之間通過上市、兼并、聯合、重組等形式,組成戰略聯盟,實現優勢互補。支持電力電子裝備中小企業與骨干企業建立配套關系,發揮專業化生產優勢,向輔件配件專業生產廠轉型。鼓勵中央大型電力企業集團兼并我市的大型企業,支持許繼集團與國家電網公司的戰略重組,打造大型跨國集團公司。支持產學研用相結合,建立技術同盟,共同引進或開發先進電氣技術與裝備。
(七)健全人才培養機制
一是制定長期人才開發戰略,建立人才交流中心,完善行業高技能人才交流信息平臺,為電力電子裝備行業提供人才保證,并鼓勵高技能人才通過兼職、服務和技術攻關、項目引進等多種方式發揮作用。二是加強與知名高校合作,建立電力電子裝備行業人才培訓中心。依托專業技校、中專和職業教育中心,通過與知名高校和行業重點培訓機構合作,建立電力電子裝備行業人才培訓中心,加快建設許昌電氣職業學院,為企業提供專業人員定向培訓服務。三是建設高端人才科技轉化平臺。構建“孵化中心—創業園區—專業化基地”的三級跳孵化體系,切實推進產學研結合,為電力電子裝備領域高級人才提供優秀創業平臺。
(八)落實園區建設優惠政策
一是對招商引資入谷項目,按照外商投資的金額,要給予引資人一定比例的獎勵,且投產后的前三年企業所得稅的一定比例獎勵給引資主要有功人員。二是對新上項目,特別是對投資5億元以上的高科技項目、龍頭帶動項目,要給予一定的財政貼息、研發等資金支持。對企業設立的國家級技術中心,一次性補貼100萬元,省級技術中心可一次性給予補貼30萬元,市級技術中心可一次性給予補貼10萬元。對重大項目入駐電氣谷,采取一事一議,給予特別優惠政策,促進項目盡快入谷建設,早日創造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