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auswy"><sup id="auswy"></sup></ul>
  • <ul id="auswy"></ul>
    ABB
    關注中國自動化產業發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業安全大會
    OICT公益講堂
    當前位置:首頁 >> 資訊 >> 行業資訊

    資訊頻道

    長三角:調整經濟結構快速扭轉局勢
    • 點擊數:616     發布時間:2010-02-15 20:47:14
    • 分享到:
    關鍵詞:

     

     對有中國經濟發動機之稱的長三角來說,2009年的確是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這只中國經濟的領頭雁經歷了冰火兩重天。


      
    2008,無錫市一家知名企業長椿公司因資金鏈突然斷裂,登門討債者絡繹不絕。一時間,企業停工與破產,縣域經濟與塊狀經濟危如累卵,成為長三角留給外界的最直觀印象。當時的感覺就像走路走得好好的,突然發現前面就是懸崖,沒有路了。長椿公司的負責人回憶當時的情景時仍心有余悸。而更讓人痛心的是,越來越多的企業像長椿公司一樣到了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破產、失業、滑坡……長三角經濟仿佛一夜之間掉入了冰窟里。


      最近
    ,第四屆長三角投資發展論壇在上海召開,北京大學中國企業史研究室主任吳曉波說:“2009,江浙滬三地GDP總和首次超過1萬億美元,成為全球第11大經濟體。2009年底,長三角各地的生產總值增長速度已經回升到國際金融危機之前的水平。這一點從農民工一夜之間緊俏起來可見端倪。國家統計局浙江調查總隊200911月發布的報告顯示,紹興、金華兩地100家企業中,實際招工人數僅占計劃招工人數的61.2%,“民工荒背后是火熱的經濟復蘇跡象。


      資本活躍、外向度高的長三角地區何以能如此快速地扭轉局勢
    ?答案就是結構調整的高速度和強力度。

      調結構從只賣不賺到少賣多賺。三九寒天
    ,著名的花木之鄉江蘇新沂市高流鎮卻春意盎然,花木大戶趙德友正帶著工人忙著裝車。這已經是走的第九車花木了,30多萬元的預付款已經到賬了,余下的貨到款清。言語間是掩飾不住的喜悅。

      趙德友的今非昔比僅僅是長三角經濟結構調整的一個縮影。事實上,這種調整并非是遇到國際金融危機后的被動選擇,而是融入多年歷程中的主動轉變。20世紀80年代,一夜之間如雨后春筍般冒出來的鄉鎮企業創造出令全國人振奮的蘇南模式”,長三角迅速跑在了全國前列;然而村村點火、處處冒煙的鄉鎮企業在繁榮經濟的同時也帶來了嚴重的高污染、高耗能。挑戰面前,長三角迅速扭轉發展方向,大力發展外資經濟并很快成為全國外資最活躍的地區。但一段時間后,“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等問題再度凸顯。曾經,蘇州一家被引以為榮的兒童玩具廠花200多元的材料和能耗費生產的一個玩具,在國際市場上只能賺5毛錢。人們終于意識到:增長不等于發展,規模優勢只代表實力,結構優勢才代表競爭力。于是,經濟結構調整的大幕隨之拉開。


      調結構從短暫劇痛到長久幸福。位于太湖之濱的浙江長興縣是一個山清水秀的地方
    ,而在幾年前,這里作為支柱產業的建材、蓄電池等產業,產生的大量廢氣、揚塵、廢水使當地的百姓怨聲載道。自2004年以來,該縣關閉、取締了300多家各類不符合產業政策和排污不達標的企業,雖然暫時損失了1個億的財政收入,短暫劇痛換來的是長久幸福。現在,除了當地市民享受到了好生態,經濟上也有了好效益:蓄電池行業不僅沒有被整垮,反而脫胎換骨,成為優質強勢行業。


      調結構從
    制造創造。經濟結構的調整,科技是最強有力的支撐。在昆山,一個生產好孩子童車的集團多年來堅持技術創新,如今已經申請到國內專利3620項、國外專利53項。由于實施海外知識產權戰略,該集團在美國市場連續10年銷售第一,歐洲市場連續3年銷量第一,公司的70%產品銷往70多個國家和地區。


      在長三角各決策層看來
    ,每次危機都可能孕育一場科技革命,催生一批新產業。2009,教育科技大省江蘇在危機前不但沒亂陣腳,反而主動出擊,積極掌握主動權,打出了一系列漂亮的戰役:及時編制了新能源、新材料、新醫藥、環保、軟件和服務外包、傳感網這6大新興產業的發展規劃,并在政策上為這些新興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堅強后盾。成績是不言而喻的:在科技部剛剛發布的“2009年中國區域創新能力報告,江蘇的綜合創新能力由此前的第四位一舉躍升至第一位;六大新興產業銷售收入近1.5萬億元,產值增長均高于工業平均增速;此外,昆山液晶顯示基地、無錫微電子基地、連云港新材料基地等一顆顆江蘇的希望之星也冉冉升起,并演繹出一個個真實版的發展神話。


      經濟結構調整為長三角帶來的驚喜是巨大的
    :在浙江,第三產業不僅是避風港”,還是強大的引擎。2009年前三季度,第三產業對浙江GDP的增長貢獻率為67.6%,拉動GDP增長5.2個百分點;在淮安,新近在此落戶的富士康項目總投資達到了22億美元,由于用工需求大,甚至出現了招不到工人的現象。以前想也不敢想的大項目,現在都實實在在地在蘇北落地生根。淮安市出口加工區負責人湯正明對記者說。

    熱點新聞

    推薦產品

    x
    • 在線反饋
    1.我有以下需求:



    2.詳細的需求:
    姓名:
    單位:
    電話:
    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