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auswy"><sup id="auswy"></sup></ul>
  • <ul id="auswy"></ul>
    ABB
    關注中國自動化產業發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業安全大會
    OICT公益講堂
    當前位置:首頁 >> 資訊 >> 行業資訊

    資訊頻道

    勇于沖擊世界一流水平——代表委員熱議高鐵發展
    • 點擊數:515     發布時間:2010-03-09 11:15:00
    • 分享到:
    關鍵詞:

        5年走過國際上40年的道路、從追趕者變為全球領跑者……新華社近日播發的長篇通訊《穿越夢幻的時空——中國高速鐵路發展紀實》引發了不少代表委員感慨,他們為中國高鐵驚人的發展速度而自豪。


        “科學求實、兼容并蓄;自主創新、趕超一流;忠誠祖國、拼搏奉獻”的高鐵精神,感人肺腑。代表委員紛紛表示,中國高鐵發展歷程,就是一條中國特色的自主創新之路,是一條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國之路。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今天,高鐵精神給人啟迪、催人奮進。


        只有自主創新,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亦步亦趨,就有被淘汰出局的危險


        “中國高鐵這樣神奇的速度,不是上天恩賜給我們的,不是任何人施舍給我們的,是中國人自己拼命干出來的——”


        全國人大代表、武漢鐵路局局長余卓民用鉛筆在通訊中的這段話下劃了一道橫線。“中國高鐵在短短5年的時間,實現驚人跨越,核心一條就是憑借中國鐵路人、科技人員在引進吸收的基礎上,通過再創新,掌握了不受制于人的核心技術。”


        作為一名老鐵路人,余卓民深感過去鐵路技術落后的窘迫:“都是新世紀了,2002年全國鐵路平均時速僅60余公里。過去我們出國考察時,擁有高速列車技術的外國專家俯視的眼光,讓我們備受刺激。”


        “今天,中國高鐵已站在世界前沿,還走出國門輸出技術,讓人自豪。”余卓民代表說。


        對不少外國人,中國高鐵以夢幻般的速度實現跨越式發展,是一個謎。


        謎一樣的背后,是中國在透徹分析世情、國情和路情后,選擇了一條科學求實的道路,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走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自主創新之路。


        在國際金融危機肆虐的2009年,中國高鐵飛速發展,與國際合作的步伐不斷加快。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總裁董明珠代表有著切身的體會,她說:“中國高鐵引進的是世界一流技術,最終目標是創造世界一流技術。而不少企業僅僅滿足于技術引進,沒有在消化吸收再創新上下工夫,或者沉醉于貼牌出口,一旦市場形勢出現逆轉,就會被危機的巨浪吞噬。”


        在國際金融危機沖擊之下,很多勞動密集型產業生產經營困難、增速明顯下滑。但對于知識密集型企業來說,總體上受金融危機影響較小,特別是對于擁有核心技術、自主品牌的企業所受影響更是有限。


        浪潮集團是一家國內頂端的高科技企業,憑借持續不斷提高產業核心技術自主研發能力,浪潮集團在過去兩年平均增速達20%。“有了金剛鉆,方攬瓷器活!像高鐵一樣,掌握核心技術才能做時代的領跑者。”浪潮集團董事長孫丕恕代表說。


        只有自主創新,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亦步亦趨,只能永遠落后,甚至被淘汰出局。這是中國高鐵發展之路給予我們的重要啟示。


        在學習中創新,在創新中學習;勇攀高峰,我們要有趕超世界一流的雄心壯志


        快速發展的時代,經濟快速轉型,市場激烈競爭,呼喚著更多像中國高鐵一樣自主品牌的誕生。


        中國高鐵,從沒有多少技術根底、沒有多少資金支持的基礎上起步,竟然通過連續不斷的跨越,站在世界的前沿。一些來自科技戰線的代表委員說,大家在自豪的同時,也激發了趕超世界一流的雄心壯志。


        事實上,中國在不少科技領域所具備的條件,比中國高鐵起步時的條件要好,只要有志氣,找到正確的路徑和方法,就一定能夠涌現出更多自主創新的“世界第一”。這樣,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才有扎實基礎,國家騰飛才有翅膀。


        根據國外經驗,僅高速列車的研制一般就需要花費幾十年的時間。如果“單練”則耗時長久,成本高昂,還有可能在技術上走彎路,錯失發展的機遇,長期落后于發達國家。


        “高速鐵路技術起步于西方,興盛于日本,大規模發展在歐洲。利用世界先進文明成果,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才看得更遠,走得也更快。”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北車二七機車公司總工程師李海濱深有體會地說,“中國高鐵之路,以最小的代價、最快的速度,實現對先進技術的掌握和突破,是一條非?,F實而又高效率的捷徑。”


        “如果不是通過引進世界先進技術,我們還不知要等多少年!如果不是此后的消化吸收再創新,我們的引進也就失去了意義。”李海濱委員說。


        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都是自主創新的有效途徑,關鍵是科學判斷,實事求是。“條條大路通羅馬,自主創新決不意味著悶頭自個干。引進、并購等都是創新之路的有效手段。”孫丕恕代表說。


        “基礎研究不能丟,也要注重吸收世界先進成果。”中國工程院院士、國網電力科學院名譽院長薛禹勝代表說,中國高鐵之路成功之處在于“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這幾個環節都把握得很好,在短時間內實現了趕超世界先進的目標。


        從高鐵之路看中國大飛機的研制,全國人大代表、中航工業金城南京機電液壓工程研究中心副總質量師孟憲忠感慨,中國發展大飛機也在充分利用世界上的先進技術,加強與外國大飛機發動機研制合作。


        “引進的不僅僅是這項發動機技術,關鍵是帶出和鍛煉一支隊伍,同時引進創新的理念和文化。”講到這里,孟憲忠突然提高了語調:中國人不笨!有了這支隊伍,我們今后就可以在自己的發動機研發上大有作為。


        在學習中創新,在創新中學習,我們就有可能沖擊世界一流水平。這是中國高鐵發展之路給予我們的重要激勵。


        贏得先機、占據主動;突出自主創新,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供強大的科技支撐


        2010年,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關鍵一年。面對新形勢、新挑戰、新機遇,必須著力推進自主創新,贏得先機、占據主動,為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關鍵一條,就是要掌握核心技術。這是一個不可或缺的支撐。


        有了核心技術,我們才能經得起風浪的沖擊;有了核心技術,我們才能在轉變中實現又好又快的發展;有了核心技術,中國這艘巨輪就能產生無盡的動力。


        國際金融危機正在催生新的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這一難得的戰略機遇期不容錯過。


        “機遇稍縱即逝,高鐵發展正是抓住了難得的機遇期。”余卓民代表說,2004年中國決定引進高鐵技術時,國外成熟的技術正急于尋找市場出路,我們迅速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短時間極大提升了中國高鐵技術。“中國高鐵的發展,又帶動了國內相關技術的發展,迅速形成了一個先進高端的產業鏈條。”


        抓住關鍵技術,帶動一批技術,創新就能產生“聚變效應”,發揮出難以想象的效能。


        “高鐵集尖端技術之大成,不僅帶動了國內相關技術的發展,也促動了產業的升級。”中鐵大橋局總工程師、中國工程院院士秦順全代表說,更重要的是,高鐵時代的到來,給中國經濟社會帶來不可估量的影響。“可以說,高鐵正成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一個有力推手!”


        從總體上看,中國的科技水平同世界先進科技大國仍有不少差距。但是,我們完全可以抓住機遇,選擇一些關鍵領域集中攻關,在短時間內突破,迎頭趕上。


        作為一名電力系統停電防御體系頂尖級專家,薛禹勝代表對加強基礎研究、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有切身感受,“我們就是靠奮發圖強,進行大量基礎性、原創性的研究,現在中國的電力系統停電防御體系技術,掌握著源代碼和完全知識產權,國外至今未能突破。


        突出自主創新,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供強大的科技支撐。這就是中國高鐵發展之路給予我們的現實意義。
     
     

    熱點新聞

    推薦產品

    x
    • 在線反饋
    1.我有以下需求:



    2.詳細的需求:
    姓名:
    單位:
    電話:
    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