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auswy"><sup id="auswy"></sup></ul>
  • <ul id="auswy"></ul>
    ABB
    關注中國自動化產業發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業安全大會
    OICT公益講堂
    當前位置:首頁 >> 資訊 >> 行業資訊

    資訊頻道

    金風科技GE等中外風電巨頭加緊布局海上風電
    • 點擊數:1052     發布時間:2010-10-20 09:26:00
    • 分享到:
    中外風電制造業巨頭摩拳擦掌,紛紛把目光鎖定中國海上風電市場。這對于剛剛起步的中國海上風電而言,在技術發展、成本降低等方面,都無疑是一個好消息。
    關鍵詞:

                   

        10月13日,工作人員在2010北京國際風能大會暨展覽會上向參觀者介紹華銳風電的5兆瓦風電機組模型。

        中國海上風電的啟動為全球風電制造商帶來巨大商機。記者在10月13-15日召開的2010北京國際風能大會暨展覽會上注意到,金風科技、華銳風電、上海電氣、維斯塔斯、G E、西門子等眾多中外知名風電制造商,紛紛把目光投向中國海上風電市場。

        如果說2010年1月22日由國家能源局與國家海洋局聯合發布的《海上風電開發建設管理暫行辦法》為中國海上風電發展揭開序幕,那么10月12日由國家能源局組織的我國首輪100萬千瓦海上風電特許權項目招標,則標志著中國海上風電大發展時代的到來。

        金風科技:直掛云帆濟滄海

        10月13日,金風科技董事長武鋼在2010北京國際風能大會上透露,在剛剛結束的我國首輪100萬千瓦海上風電特許權項目招標中,金風科技拿下大豐20萬M W 項目,引起業界的普遍關注。

        據了解,此次招標,華銳風電拿下濱海300M W和射陽300M W兩個項目,而且是單機3兆瓦風機,取得60%份額;金風科技則為單機2.5兆瓦風機,份額僅占20%。單從首輪招標結果看,金風科技的成績單似乎并不十分耀眼。

        然而,有業內專家告訴《經濟參考報》,此次招標對于金風科技乃至整個風電行業的意義卻極其重大。“因為,金風科技中標的是其自主研發的具有獨立知識產權的直驅永磁風機。這表明,中國政府在啟動海上風電開發之初,為風電領域的兩大技術流派———直驅風機與雙饋風機———提供展示自己的天地。”

        “早在2007年,金風科技已和中海油合作在渤海安裝了一臺1.5M W直驅永磁風機,這也是亞洲第一臺海上風機。”金風科技董事長執行顧問、戰略及全球發展總監周彤說“這臺風機運行良好,截至今年8月的數據顯示已累計發電655萬度。”

        武鋼認為,金風科技新一代直驅永磁風機至少有三大優勢,一是其全功率變流技術具有卓越的低電壓穿越功能,可很好地滿足電網對風機最新的要求;二是直驅技術把風機的重量做得更輕、體積更緊湊、成本也有效降低,因去掉了齒輪箱及其配套的潤滑系統等,相對故障率低、運行更可靠、發電效率也更高,發電比一般雙饋風機高出約5個百分點;三是其特別適合海上風電開發,雙饋風機傳動鏈每分鐘高達1000轉,安裝在海上一旦出現故障,需租用駁船高空維修,成本驚人;直驅風機去掉齒輪箱及配套的冷卻和潤滑系統等多個部件,轉速只有15轉左右,所以直驅方式使風機在高空上的維護工作大大減少。

        據介紹,金風科技目前已在江蘇大豐建設海上風電基地,隨著一期工程投產,2.5M W 永磁直驅風電機組已成功下線。“為適應海上風電的發展,我們下一步將生產更大功率的直驅風機,比如6.0M W風機。我們還要在這里建立從研發到制造,再到工程技術人員的培訓和出口等多功能的海上風電綜合基地。”武鋼說“金風的目標是適應市場需求,搶占海上風電機組的制高點。”

        華銳風電:乘風破浪搶先機

        在中國海上風電開發中,沖在最前面的風電制造商是近年來異軍突起的華銳風電。

        早在2007年5月,在中國第一個海上風電國家級示范工程———上海東海大橋海上風電場項目招標中,華銳風電脫穎而出,搶得海上風電開發的市場先機。今年7月6日,由華銳自主研發的34臺3兆瓦海上風電機組全部成功并網發電,并于8月31日通過240小時預驗收。

        今年10月12日,在國內首輪100萬千瓦海上風電特許權項目招標項目中,華銳再以中標60%的份額成為最大贏家。同一天,華銳風電宣布,其自主研發的中國目前單機容量最大的風電機組——— 5兆瓦風機正式產出,6兆瓦風機正在加緊研發并將于明年上半年下線。

    熱點新聞

    推薦產品

    x
    • 在線反饋
    1.我有以下需求:



    2.詳細的需求:
    姓名:
    單位:
    電話:
    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