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auswy"><sup id="auswy"></sup></ul>
  • <ul id="auswy"></ul>
    ABB
    關注中國自動化產業發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業安全大會
    OICT公益講堂
    當前位置:首頁 >> 資訊 >> 本站動態

    資訊頻道

    “十二五”如何實現創新升級?
    • 廠商:控制網
    • 作者:宋慧欣
    • 點擊數:2979     發布時間:2010-10-29 16:10:00
    • 分享到:
    進入新世紀以來,自主創新已被作為國家戰略提到議事日程上來。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關于制定“十一五”規劃的《建議》指出:“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科學技術發展的戰略基點和調整產業結構、轉變增長方式的中心環節。”黨的十七大報告進一步強調,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是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直至“十二五”規劃將“科技進步和創新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支撐”。加快自主創新步伐的迫切性不言而喻。然而,與這種迫切性極不相稱的是,我國自主創新領域存在著諸多問題。
    關鍵詞:

        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于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備受海內外關注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也已正式公布。通觀《建議》全文,無論是“堅持把科技進步和創新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支撐” ,還是“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在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背景下,作為我們不得不承認的一大“軟肋”的“自主創新”再次成為中國未來國家戰略的重中之重。

       猝然爆發、至今余波未平的國際金融危機,讓自主創新的重要性愈加凸顯。面對危機,我國傳統產品出口大幅下滑,以往簡單依賴給國外企業代工賺取利潤的企業陷入困境,有的甚至倒閉。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很多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企業不僅在危機中挺了過來,而且還抓住機遇實現了新跨越。可以說,大力推進自主創新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必然選擇。
     
        事實上,進入新世紀以來,自主創新已被作為國家戰略提到議事日程上來。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關于制定“十一五”規劃的《建議》指出:“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科學技術發展的戰略基點和調整產業結構、轉變增長方式的中心環節。”黨的十七大報告進一步強調,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是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直至“十二五”規劃將“科技進步和創新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支撐”。加快自主創新步伐的迫切性不言而喻。然而,與這種迫切性極不相稱的是,我國自主創新領域存在著諸多問題。
     
        有關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我國的科技成果轉化率大約在25%左右,真正實現產業化的不足5%,與發達國家80%的轉化率差距甚遠。全國規模以上企業開展科技活動的僅占25%,研發支出占企業銷售收入的比重僅為0.56%,只有萬分之三的企業擁有自主知識產權。一直以來,中國的自主創新面臨著科研成果轉化率和產業化率“雙低”的局面,科研導向和評價體系存在弊端使得科學研究與市場嚴重脫節。而另一方面,科研力量主要集中在科研院所,企業的創新潛力不能充分發揮。
        而要改變這樣的局面,首先要打破科研立項單純由院校專家決定的窠臼,增加企業在項目評審中的發言權,完善科研立項的市場可行性研究。其次,要加強企業研發能力的培養。政府應該發揮財政資金對企業技術創新的引導作用。鼓勵和支持民營企業建立研發機構、實驗室和創新基地,并對于創新成果給予積極地鼓勵。
     
        而從建設創新型國家的角度來看,加快自主創新,歸根結底還在于創新人才的培養。正如錢學森先生所說:“現在中國沒有完全發展起來,一個重要原因是沒有一所大學能夠按照培養科學技術發明創造人才的模式去辦學,沒有自己獨特的創新的東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因此,我們的學校一定要改革多年來的“應試教育”,從小培養孩子們的創新思維,為自主創新儲備足夠的人才。另一方面,中國社會更需營造一種“創新文化”,讓創新成為未來中國社會文化的重要部分,鼓勵創新、崇尚創新,從而培育整個中華民族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思想。當然要實現這樣的轉變就要在很大程度上改變我國現有的某些體制,不是一朝一夕,一個政策法令就能完成的,但這樣的轉變才是根本性的轉變,歷史經驗與現實所需都表明,自主創新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也是一個國家的核心競爭力,有些事是我們現在必須要做的事情!

    熱點新聞

    推薦產品

    x
    • 在線反饋
    1.我有以下需求:



    2.詳細的需求:
    姓名:
    單位:
    電話:
    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