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auswy"><sup id="auswy"></sup></ul>
  • <ul id="auswy"></ul>
    ABB
    關注中國自動化產業發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業安全大會
    OICT公益講堂
    當前位置:首頁 >> 資訊 >> 行業資訊

    資訊頻道

    從貼牌大國邁向品牌大國 ——提高自主創新能力述評
    • 作者:白天亮 王政
    • 點擊數:815     發布時間:2011-05-10 21:30:00
    • 分享到:
    關鍵詞:

        信息來源: 人民日報  2011年03月30日 09時16分

       哪些省市發明專利授權量位居前列?哪些企業發明專利授權量最多?

       剛剛發布的2010年內地發明專利授權量排名前十位省份、副省級城市和企業名單,引人矚目。

        這不是一個簡單的排名,這是一幅嶄新的畫卷,展示了各地和企業自主創新的熱烈圖景;這是一聲嘹亮的號角,催促人們你追我趕加快自主創新的步伐。

        “十二五”,建設全面小康的關鍵時期,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階段,自主創新是高昂的時代旋律。

        不久前,一個在國家會議中心舉辦的展覽同樣引人矚目。“十一五”國家重大科技成就展,匯聚了中國自主創新的最新重要成果。

        胡錦濤總書記在參觀展覽時強調指出,完成“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任務,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贏得發展的主動權,最根本的是靠科學技術,最關鍵的是大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這個論斷,極富前瞻性、戰略性,指明了中國實現現代化的基本路徑。

        站在新起點,發展與轉型交織,機遇與挑戰并行,國內與國際相聯,我們該如何認識自主創新的重大意義,如何在開放的條件下自主創新,如何使企業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這是加快自主創新不能不認真思索和探討的問題。 

        能否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決定著中國能否實現從貼牌大國到品牌大國、從制造大國到創造大國、從經濟大國到經濟強國的跨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是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的核心任務,抓住自主創新就抓住了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的牛鼻子

        2010年,中國經濟總量上了一個大臺階,接近40萬億元,躍居世界第二。這是中國現代化歷史進程中的一座豐碑。然而,我們在為之欣喜的同時,也不能不看到這樣的現實:

        中國仍然只是一個貼牌大國,而不是品牌大國。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擁有多少知名品牌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經濟實力的重要標志。資料顯示,當今世界共有名牌商品約8.5萬種,其中90%以上的名牌歸屬于工業發達國家和亞太新興工業國家或地區;這些世界名牌占全球品牌量不到3%,銷售額卻占到50%左右。

        中國的貨物出口額已穩居世界第一,但所出口的商品中90%是貼牌產品,擁有自主品牌的不足10%。2010年,中國有54家企業進入了全球財富500強,甚至擁有了全球市值第一的企業,卻很難找到幾個全球叫得響的品牌。

        貼牌和品牌的差別,直接體現在利潤上。一個芭比娃娃,在美國市場上的價格約10美元,在中國離岸價格僅為2美元,去掉1美元的管理費、運輸費以及0.65美元的來料費,貼牌生產毛利只剩下區區0.35美元。而當這些中國制造的玩具貼上洋品牌返銷中國,立即身價倍增,一個芭比娃娃要賣到100多元。品牌缺失,導致中國企業只能處在全球產業鏈的低端,辛辛苦苦“為他人作嫁衣”。

        中國仍然只是一個制造大國,而不是創造大國。

        國際上通常將專利技術的擁有量作為區分制造和創造的標尺。我國有200多種工業產品產量居世界第一,但中國制造的產品中,真正擁有核心專利技術、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比重很低,“MADE IN CHINA”往往被視作缺少技術含量的廉價品。

        中國雖然是制造大國,每年卻要花費6000多億元從國外進口重大制造設備。光纖制造裝備的100%,集成電路芯片制造設備的85%,石油化工裝備的80%,轎車工業設備、數控機床、膠印裝備的70%,都要依靠進口。

        中國仍然只是一個經濟大國,而不是經濟強國。

        再大的數字除以13億,也會變成一個很小的數字。2009年中國人均國民總收入3650美元,僅相當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1.8%,在世界銀行統計的213個國家和地區中居第125位。而諸如經濟增長的資源環境約束強化、投資和消費關系失衡、收入分配差距較大等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更日益突出。

     

    熱點新聞

    推薦產品

    x
    • 在線反饋
    1.我有以下需求:



    2.詳細的需求:
    姓名:
    單位:
    電話:
    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