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來源:新華網 2011年04月02日
“‘十二五’規劃綱要中研發支出和‘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兩個‘硬指標’,突顯了科技進步和創新對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支撐。”科技部部長萬鋼在4月2日國新辦舉行的“十二五”科技發展規劃新聞發布會上說。
“十二五”規劃綱要明確要求,到2015年,我國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占GDP的比重將從2010年的1.8%提高到2.2%。一個引人注目的新指標——“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將從2010年的1.7件提高到3.3件。
萬鋼指出,“十二五”規劃綱要強調以科學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要求堅持把科技進步和創新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支撐。
“用于研究試驗的支出占GDP的2.2%,這個科研投入指標包含了國家財政對科技的投入。更強調了全社會,特別是企業用于科技創新支出的增加。”萬鋼說。
他表示,“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指標的設定,意味著我國在新的五年中,將更加注重知識產權的創造、保護和應用;更加注重科技和經濟發展的緊密結合;更加注重科技惠及民生、惠及大眾;更加注重發揮人的創造能力。
“未來五年,我國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但依靠物質消耗、要素投入和低成本比較優勢的發展模式難以維系。迫切需要把自主創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面落實國家科技發展規劃,用科技的力量加速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萬鋼說。
萬鋼介紹說,“十二五”期間我國將從五個方面入手,增強科技創新對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支撐和引領作用。
一是加快實施科技重大專項,積極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
二是瞄準世界前沿技術發展,重點突破核心關鍵技術,搶占戰略制高點,優化和完善基礎研究布局。
三是推進制造業信息化,發展節能環保產業,促進傳統產業升級和重點產業振興。
四是繼續實施糧食豐產工程,加快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現代農業技術。五是加強人口健康、環境保護、公共安全、防災減災等重點領域的技術研發與集成示范。制定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科技行動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