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auswy"><sup id="auswy"></sup></ul>
  • <ul id="auswy"></ul>
    ABB
    關注中國自動化產業發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業安全大會
    OICT公益講堂
    當前位置:首頁 >> 資訊 >> 行業資訊

    資訊頻道

    風險上升風電企業推遲IPO 部分新興產業顯現疲態
    • 點擊數:856     發布時間:2011-08-09 14:16:00
    • 分享到:
    關鍵詞:

        來源: 中國企業報  

        鐵道部數據顯示,今年1—6月,全國鐵路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2781億元人民幣,較上年同期增長2.7%;其中基本建設投資累計完成2422億元,較上年同期增3.1%,而此之前幾年的增幅則均是兩位數。

        悄然減速的不僅僅是鐵路投資。

        從風電到光伏產業,從新能源汽車到高鐵相關產業,曾經“投資火熱”的部分新興產業如今疲態盡顯。

        售價下降,補貼下調:光伏產業利潤下滑

        產能過剩、需求不足、利潤稀薄、訂單銳減,光伏產業似乎風光不再。

        “原材料價格上漲不說,海內外市場光伏電池組件價格持續下行,近來企業利潤下滑非常嚴重,已經不足5%,我們投資的2000萬元很可能會打水漂。”8月4日,江蘇某中型光伏企業有關人士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光伏原材料多晶硅的價格下滑,也讓投資者們頭痛不已。

        浙江寶利特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國內銷售部經理林福增說:“目前國外多晶硅料進入到中國,每噸價格大約比國內市場低7萬元到8萬元,國內多晶硅料受此影響不得不降價。”

        8月5日,一直致力于新能源產業投資的張威(化名)在查看了近期產品詢價表后說:“規格為230瓦的多晶硅組件現價在1.75美元—1.8美元/瓦,去年11月時在1.92美元—2.05美元/瓦,價格下滑了15%左右。”

        “今年前幾個月的光伏組件價已降到了2.0美元/瓦,已經比去年年底跌了10%以上。沒想到還在下滑。”張威說。

        張威告訴記者:“包括中國在內的各國政府,近期相繼降低對光伏行業的補貼,可能是最新一輪光伏產品價格跳水的關鍵原因之一。”

        另外一家南京光伏電池企業市場部有關人士向記者表示:“目前我國光伏組件廠有數百家,競爭本來就很激烈,又加上政府補貼降低,組件價格下降,企業已經沒什么利潤了,現在真的很難。”

        國內一家投資公司經理透露:“據我了解,有一家位于昆山的光伏企業已經有一半的員工被無薪放假,而周邊的幾家工廠大多已停產一半左右。”

        “7月份在上海開展會時,與幾個其他公司的人一起吃飯,他們都說形勢不好,銷售情況下滑厲害,庫存嚴重,一些小廠今年形勢確實比較嚴峻。”他說。

        一位業內人士稱,現在其所在的公司已經在加大電站建設與運營的力度,以應對價格下跌的風險。

        “如果價格繼續下滑,我的計劃是建議被投資企業自建電站,帶動組件銷售,運營時靠補貼賺點保本錢,在運營一段時間之后,找到好的買家就賣掉。”張威說。

        中國光伏產業聯盟秘書處王世江告訴記者:“在當前主要需求國上限確定、供給過剩、產品價格不斷下跌的背景下,光伏行業的毛利率將整體下滑,光伏廠商生存空間與業績出現分化的局面將成為今年乃至未來幾年的大趨勢。這也是下半年光伏行業將要面臨的不同于以往的新規則。”

        風險上升,風電企業推遲IPO

        8月5日,國家能源局發布“大型風電場并網設計技術規范”等風電產業發展急需的18項重要技術標準,并將于11月1日起實施。

        “中國出臺新的風力發電技術標準,可能會提高外資企業投資中國市場的技術門檻。”一位業內人士表示。

        近日,北京京能清潔能源電力股份有限公司決定推遲其IPO(首次公開發售)。

        這家主營燃氣及風力發電的新能源企業,是在前不久華能新能源涉險上市的大背景下啟動上市進程的,顯然風險較大,而其在上市的最后緊要關頭決定推遲上市的做法,與華能新能源第一次上市時采用的方式如出一轍。

        “都是對投資前景不太看好,所以比較謹慎,尤其是像風電這樣的新能源產業。”北京京能清潔能源電力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說。

        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李勝茂指出,投資者看淡上市風電企業未來的盈利能力,主要是因為未來中國風電產業將逐步走入成熟發展期,全行業的盈利能力將呈現穩中有降的局面。

        “未來一段時間,國內風電企業的經營成本和經營風險都會有不同程度的上升,這就使得許多投資者認定現有風電運營企業的盈利模式還不夠清晰。”李勝茂說。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委會副理事長施鵬飛告訴記者,一方面,未來幾年,國內陸上風電場都將進入風機事故多發期,相關企業設備維修費用增加的幅度會比較大;另一方面,目前國內主要風電運營企業都將目光投向了投資強度和技術要求更高的海上風電領域。

        “而國內絕大多數企業都不具備海上風電的開發和運營經驗,這中間隱藏的投資風險是不言而喻的。”施鵬飛說。

        李勝茂認為,對于廣大投資者來說,現階段投資風電產業最好抱有長期投資的理念,否則相關風電企業的確不是一個很好的投資標的。

        “因為現階段國內大多數風電運營企業仍然都還奉行的是快速上項目,大幅增加自身裝機容量的發展戰略,這就使得企業在資本市場上融得的資金,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都不會產生實際利潤。”李勝茂說。(王靜宇)

     

    熱點新聞

    推薦產品

    x
    • 在線反饋
    1.我有以下需求:



    2.詳細的需求:
    姓名:
    單位:
    電話:
    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