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中國證券報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16日公布的全國電力工業統計快報顯示,核電2011年的發電量為874億千瓦,比上年增長16.95%,增速僅次于風電。盡管在建項目并未停工,完成核電“十二五”裝機既定目標并不是難事,但是暫停新項目的審批已近1年,意味著在“十三五”期間至少有一年的新項目的投運量將大幅減少。
核電規模“十三五”或微降
日本福島核事故對中國核電的影響在“十三五”,而不在“十二五”期間。
據業內人士介紹,盡管暫停新項目審批,但目前在建的27臺核電機組正在按原有規劃推進,中廣核集團嶺澳核電站二期2號機組、秦山二期擴建工程4號機組在2011年相繼并網出力。該人士介紹,在建機組的裝機容量為3079萬千瓦,年固定資產投資超過700億元;預計到2015年,我國內地核電裝機容量將超過4000萬千瓦。
4000萬裝機規模與國家能源局設定的“十二五”核電發展目標吻合。國家能源局提出,到2015年,在運項目裝機容量達4000萬千瓦,開工建設項目裝機容量達3800萬千瓦,核電發電量達3200億千瓦時,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重達到2.2%。
上述業內人士介紹,在建27臺機組最遲建成時間為2017年,其中2013年和2014年是核電機組建成投產的高峰期。
不過,中核集團相關負責人指出,由于2011年3月至今暫停了新項目核準立項,這就意味著至少2018年和2019年核電新增裝機將大幅減少,甚至威脅核電在2020年的能源占比。
核安全規劃以及核電中長期規劃出臺是新核電項目審批開閘的信號。業內人士普遍預期,鑒于目前我國面臨的非化石能源排放指標壓力,核電安全規劃有望在今年一季度出臺,核電中長期規劃也有望在3-4月出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