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auswy"><sup id="auswy"></sup></ul>
  • <ul id="auswy"></ul>
    ABB
    關注中國自動化產業發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業安全大會
    OICT公益講堂
    當前位置:首頁 >> 資訊 >> 行業資訊

    資訊頻道

    姚珺:高端裝備發展迫切,應注重四種能力提升
    • 點擊數:1994     發布時間:2012-04-19 09:54:00
    • 分享到:
    關鍵詞:

        摘要:在分析中國裝備制造業“大而不強”的原因時,姚珺指出:“除了創新投入不夠、品牌競爭力不強之外,我國的排頭兵企業還缺乏足夠強大的競爭力。以‘三桶油’為例,都是世界500強企業,用工人數是美孚的10倍左右,但盈利能力遠不及美孚;三家公司擁有的專利數量加到一起,還不到ABB的1.5%。我國制造業平均增加值率大概只有24.8%,而美國、德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制造業增加率在37%~48%左右。這個差距非常大。”   

        “如果不能有效地實現經濟轉型、推動產業升級,我國進入中等收入的風險會比較大。”3月19日,工信部規劃司發展規劃處處長姚珺在“第12屆國際石油產業高峰論壇”上表示:“高端裝備是整個轉型的基礎和關鍵,我們應當抓住戰略機遇期,搶占未來經濟制高點。” 

        他所說的高端裝備,是指裝備制造產業的高端部分,有三個特征:一是技術上的高端,二是價值鏈的高端,三是產業鏈的核心環節。 

         高端轉型是必然選擇

        從規模和數據上看,中國已經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的裝備制造業大國,但“大而不強”的現實也早已被人們所接受。姚珺在本次論壇上也說到,我國工業始終處在全球價值鏈的中低端,一直在市場和技術上受到發達國家的制約和擠壓。以蘋果為例,在蘋果全球價值鏈當中,我國勞動成本加工成本只占蘋果總成本1.8%,蘋果公司通過其品牌和商業模式創新獲取絕大部分高額利潤。

        在分析中國裝備制造業“大而不強”的原因時,姚珺指出:“除了創新投入不夠、品牌競爭力不強之外,我國的排頭兵企業還缺乏足夠強大的競爭力。以‘三桶油’為例,都是世界500強企業,用工人數是美孚的10倍左右,但盈利能力遠不及美孚;三家公司擁有的專利數量加到一起,還不到ABB的1.5%。我國制造業平均增加值率大概只有24.8%,而美國、德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制造業增加率在37%~48%左右。這個差距非常大。”

        與此同時,中國裝備制造業面臨著一個非常急迫的問題——雙向擠壓。一方面是來自于發達國家的圍追堵截,通過市場和標準,阻止我國進一步發展;另一方面,巴西、印度、越南等新型經濟體國家在后面拼命追趕。“從勞動成本分析,大概到2015年的時候,我國綜合勞動力成本將會超過越南、墨西哥等發展中國家,接近于美國。”姚珺表示:“越南制造替代中國制造不是自我恐慌,而是切切實實存在的一種趨勢。比如說耐克鞋,原來80%產量都在中國,但是現在中國耐克鞋產量只能占到28%,而越南已經超過32%。”

        姚珺認為,中國裝備制造業的出路在于,盡快實現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首先,在發展模式上要改變過去高度依賴投入拉動的狀況,把工業增長轉移到更多科技創新、勞動者素質提高和管理創新上。其次,在產業鏈上要從中低端向高端延伸,更多朝著前端研發設計、后端市場營銷品牌等方向升級。第三,在競爭優勢上,要從勞動力成本、土地資源和政策等傳統優勢集中到技術創新、產品創新、服務創新和提高質量上。

        高端裝備要突出四種能力
      
        姚珺認為,高端裝備的發展要突出四個方面的能力——自主創新能力、基礎能力、信息化水平和促進制造業服務化。

        在自主創新方面,他主要談了兩個觀點:一是自主創新并不意味著閉門造車,合作創新、互利共贏會成為未來創新的新趨勢。“鼓勵國內企業在自身實力比較弱小的情況下,更多地聯合起來,通過聯合創新、知識產權共享參與國際競爭,在充分利用全球創新資源的基礎上,形成自身創新的比較優勢和局部強勢。”二是引進技術要注重消化和吸收。“韓國也是從引進技術開始的,其引進與消化吸收的比例大概是1:3,而中國的比例正好差不多倒過來。后期研發投入不足,導致我們很多技術引進來以后,馬上盲目投入生產。最后別的國家技術突破了,我們又接著引進,再落后再引進,形成一種惡性循環。”

        他所講的基礎能力,包括基礎材料、基礎工藝、基礎零部件等。他說:“我們國家很多所謂的高技術產業,實際上體現不了多少高技術,主要就是因為在一些基礎能力上卡著脖子,多年未能突破。比如工程機械,現在液壓系統主要還是依托于進口。政府要成為提高裝備制造業基礎能力的重要參與者,為企業提供支持和幫助。”

        在提高信息化水平方面,姚珺指出了裝備信息化的5個重要特征:一是數字化,通過數字模型進行表達、傳輸加工、處理;二是柔性化,更重視用戶需求;三是智能化,大量實現嵌入式芯片,比如寶馬汽車,其應用電子產品附加值已經超過裸車價格;四是網絡化,通過物聯網、無線傳感網對裝備實施遠程感知;五是突破人機界面友好化。

        而他所說的制造業服務化,是指提高服務價值在企業增值中的比重。“現在全球制造業跟服務業融合更加明顯,界限越來越模糊。在航空和國防、汽車制造以及生物醫療等行業服務增加值占銷售收入的比重,排名靠前的企業很多都已經超過50%。”姚珺說:“最典型就是IBM,100多年來不斷進行轉型,從做電腦、做機器慢慢轉到提供解決方案,把電腦業務賣給聯想,成功實現轉型。”

        姚珺:工信部規劃司發展處處長
     

    熱點新聞

    推薦產品

    x
    • 在線反饋
    1.我有以下需求:



    2.詳細的需求:
    姓名:
    單位:
    電話:
    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