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記者從大慶采油八廠獲悉,中油股份公司重點先導試驗項目---大慶肇州油田州201區塊扶余油層有效開發試驗產能工程即日起陸續投產。這標志著大慶外圍油田在探索扶余油層經濟有效開發的攻關中邁出了實質性步伐。
據悉,大慶油田采油八廠現已探明而未動用的儲量尚有兩億多噸,其中有近億噸“躲藏”在扶余油層。早在“九五”初期,這個廠就著手開展了扶余油層的試驗攻關,先后開辟了葡扶合采試驗區、單采合采試驗區、212m與150m井距開發試驗和芳48斷塊CO2氣驅試驗。盡管這些試驗初步見到了好苗頭,但因扶余油層裂縫不發育,無法建立有效的驅動體系,在技術上一直難以取得新的突破。
此次優選的州201試驗區位于大慶采油八廠肇州油田北部,開發目的層為扶余油層,地層厚度170m,油層中部深度1880m,具有“四低、兩差”的地質特點,即儲層滲透率,平均空氣滲透率只有1個毫達西;流度低,平均流度為0.18毫達西/厘泊;可動油飽和度低,僅為15%左右;儲量豐度低,平均儲量豐度每平方公里40萬噸左右;砂體穩定性差和油層連通性差。為確保試驗的順利開展,采油八廠抽調精兵強將成立了試驗項目組,在多年探索、實踐和認識的基礎上,對實驗區采取矩形井網、線性注水、區塊整體壓裂方式進行開發。通過開展油藏精細地質、儲層跟蹤預測、薄互層儲層主體河道砂預測技術、地應力分布、矩形井網大型壓裂評價、相關方案編制等配套技術研究,創出了試驗區鉆井成功率100%好水平,并取得了較理想的壓裂效果。
沒有技術上的真正突破,扶余油層近億噸儲量將難見青天。科研人員大膽嘗試,通過運用三維地質建模,在試驗區內完鉆了3水平井,其中1口為水井,開展了水平井和分支水平井開發試驗。由此,先后動用含油面積2平方公里,地質儲量95萬噸,共基建新井53口,其中油井31口,水井22口,建成后產能將達到2.75萬噸,為大慶外圍油田的有效上產和穩定開發奠定了基礎。
信息來源:石油科技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