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auswy"><sup id="auswy"></sup></ul>
  • <ul id="auswy"></ul>
    ABB
    關注中國自動化產業發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業安全大會
    OICT公益講堂
    當前位置:首頁 >> 資訊 >> 行業資訊

    資訊頻道

    中國在中部布局新的改革試驗區
    • 點擊數:1012     發布時間:2008-05-17 22:08:58
    • 分享到:
    關鍵詞:


        中國政府近日批準位于中部腹地的武漢城市圈和長沙、株洲、湘潭城市群為全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以探索在資源環境壓力日益加大的趨勢下區域經濟發展的新模式,為中部經濟的崛起打造新引擎。

        “武漢城市圈位于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三大經濟區向內陸輻射的交會點上。天然的區位優勢使武漢城市圈和長株潭城市群在中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武漢市社會科學院中部崛起研究中心主任吳永保說,“在這兩個區域開展綜合配套改革試點,破除深層次的體制機制障礙,促進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既有典型意義,又有全局影響。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步伐加快,發達國家的一般制造業向內陸轉移速度加快,中國東部地區受土地、勞動力成本上升,資源、環境壓力加大。中部地區正在成為承接發達國家和東部沿海地區產業轉移的重要區域。中部地區在工業化和城鎮化過程中能否走出一條有別于傳統發展模式的新路,對“中部崛起”國家發展總體戰略的實施和國家“十一五”規劃的落實至關重要。

        武漢城市圈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的主要內容包括按照建設“兩型社會”的總體目標,以武漢市為主體,發揮武漢在城市圈中的龍頭和輻射作用,同時增強武漢城市圈內“1+8”城市在產業、金融、交通等方面的關聯度,通過改革縮小城鄉差別。長株潭城市群也將通過體制創新和先行先試,突出解決區域經濟發展中的體制障礙。改革試驗區的設立,將使中部崛起增加兩大動力引擎,并發揮重要戰略支點作用。

        近年來,中部崛起戰略的推進,大大促進了湘鄂豫皖晉贛等中部六省經濟快速發展。今年前3季度,中部六省實現生產總值36437.3億元,占全國比重由上年同期的21.3%提高到21.9%,六省生產總值增幅分別比全國高1.4至2.7個百分點,其國內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和進出口增幅均超過全國水平。

        在經濟發展已步入快車道的中部地區,緊扣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開展綜合配套改革試點,有利于走出一條低投入、高產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環、可持續的發展道路,避免西方發達國家城市化發展“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為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立健全體制機制,為全國的改革和發展提供借鑒,發揮示范作用。

        “繼東部的上海浦東新區、天津濱海新區和西部的重慶市、成都市開展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后,國務院這次選擇武漢城市圈和長株潭城市群開展綜合配套改革試點,體現出國家在新的歷史時期加快中部發展、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的決心,也意味著我國改革和發展總體布局的形成。”湖北省社會科學院院長趙凌云說。

        武漢城市圈和長株潭城市群是中國重工業和制造業集中的老工業基地。分布于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武漢城市圈,以中部唯一的特大城市武漢為圓心,周邊百公里范圍內的黃石等8個城市構成的區域經濟聯合體,承載人口超過3千萬,是中部崛起的戰略支點。長株潭城市群由位于中國京廣經濟帶、泛珠三角經濟區和長江經濟帶的長沙、株洲、湘潭3市組成,是湖南經濟的核心增長極。

        國家發改委組織的經濟學家在對武漢城市圈和長株潭城市群進行全面考察后認為,在中部地區進行這一綜合配套改革試點有利于明確城市圈(群)內部各城市的職能定位,建立分工協作機制,實現優勢互補、互動發展;有利于提升城市的綜合承載能力和服務功能,發揮中心城市的輻射能力,在更大范圍內優化資源配置,帶動區域經濟發展。

        與深圳、珠海等中國在改革開放之初設立的老特區相比,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試驗目的是在現階段有節奏地通過試驗,探索完善市場經濟健康協調發展的前進道路。

    熱點新聞

    推薦產品

    x
    • 在線反饋
    1.我有以下需求:



    2.詳細的需求:
    姓名:
    單位:
    電話:
    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