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auswy"><sup id="auswy"></sup></ul>
  • <ul id="auswy"></ul>
    ABB
    關注中國自動化產業(yè)發(fā)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業(yè)安全大會
    OICT公益講堂
    當前位置:首頁 >> 資訊 >> 行業(yè)資訊

    資訊頻道

    葉檀:最新銳的財經評論家
    • 點擊數(shù):360     發(fā)布時間:2008-05-17 23:17:45
    • 分享到:
    關鍵詞:


    來源:南方人物周刊



    葉檀

      葉檀 資深財經評論員。復旦大學歷史系博士,專攻政治史與經濟史。2000年左右走出書齋到報社工作,在國內數(shù)家重要媒體開有財經評論專欄。現(xiàn)為《每日經濟新聞》首席評論員。

      本刊記者 徐琳玲 發(fā)自上海

      2007年至2008年,是葉檀最高產的兩年。在《南方周末》、《新京報》等京滬穗各大主流媒體上,葉檀用直白、犀利、邏輯嚴密、觀點鮮明的文字,以每天兩篇優(yōu)質的財經評論,實踐著一個資深媒體評論員的勤奮和高產。

      周五是葉檀唯一的安息日。她習慣了夜貓子的生活——下午醒來,坐在電腦前開始一天工作,瀏覽全天新聞,確定主題,分析信息,約見各行的業(yè)內人士,一直忙碌到夜深,天蒙蒙亮時才睡下。

      在這兩年里,中國經濟經歷了一次過山車般的震蕩——股票狂漲狂落、房價起伏跌宕、迅猛的通貨膨脹、大踏步的人民幣升值,自覺不自覺中,每一個普通中國人都被這股經濟狂飆席卷了進來。

      中國經濟正在發(fā)生什么?這些巨變又是怎么發(fā)生的?政府該承擔什么責任、該改進哪些政策?被這股烈焰所烤炙的普通中國人又該如何應變?

      這些本需要深湛學養(yǎng)和系統(tǒng)知識才能解答的問題,過去更多是書齋里的學者們思考和研究的范疇,但他們往往沒興趣、也不擅長向公眾作解釋普及,或者干脆就是沒能力,這,成就了作為財經評論家的經濟史博士葉檀。

      在歷史的當下,每天思考、寫作,用心把握住每天社會經濟的最敏感處,然后,很有條理地表達出來,從而建立起一個公共交流的小平臺,這讓葉檀感到很滿足:“以我手寫我心,用事例與邏輯說話,對事不無小補,對己無愧于心,且文章不遭斧鉞之害失去原意,于愿足矣。”

      一個現(xiàn)實的市場派

      從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后,她一度走了最正統(tǒng)的學術之路。那是被她形容為“沒有自由、充滿規(guī)制、無趣”的兩年書齋生活。每個人為寫論文而汲汲營營,至于寫作的興趣和意義,完全放在其次;一群人為評職稱爭得頭破血流,“毫無尊嚴”。那些論文全國范圍內看的人不超過十個,然后就束之高閣了。

      懷著一點不甘心和掌控生活的想法,她從逼促的學術體制內逃離。“一切都不重要,而我想干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2001年,財經類媒體開始興起。一群南方媒體人在上海創(chuàng)辦一份新報紙,葉檀被他們身上的活力和自由精神所感染,于是加盟,開始為報紙撰寫財經評論。

      專攻經濟史的葉檀,這時才真正找到了自己在這個時代的坐標,“當下的經濟,其實就是經濟史的一部分。”

      傳統(tǒng)新聞機構里,大多數(shù)編輯記者在行的是黨政報道和社會新聞,懂財經的不多,懂行而且具有述評能力的更是鳳毛麟角。葉檀是專業(yè)出身,對紛繁復雜的經濟現(xiàn)象有著精準的判斷,更難得的是,對那些自我保護能力甚弱的中小投資者,看到他們在旋渦深處旋轉而不知危險時,她有一種教士般的保護熱情,“總得需要有人告訴他們,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他們該怎么辦”。于是,“跟寫新聞紙一樣,開始天天寫財經評論”,成了離開學院體制后的葉檀的正職工作。這在國內同業(yè)中還是第一次,整個華文傳媒世界里,也只有備受尊重的香港財經報紙《信報》等少數(shù)媒體能做到,“都是被逼出來的”。

      近一兩年,她還涉足對中國現(xiàn)任財經高官得失成敗的在場評論,在西方新聞教科書里,對政府官員的政績評論早已被認作是新聞業(yè)履行監(jiān)督職能的重要手段,而在中國,這仍然是個空白。多年來的歷史學訓練,讓葉檀對那些有很大能量、能夠使得一個體系興盛或者衰亡的英雄或者反英雄們,很難懷有簡單的、黑白兩分的態(tài)度——仰慕或仇恨,離她都很遠。她反倒很容易羨慕身邊的普通人,他們身上的一點點堅毅、一小個優(yōu)點。

      因為常為中小投資者說話,葉檀的擁戴者們日益龐大,他們動輒以“葉姐”、“葉女俠”、“葉先生”稱呼她,一些讀者和網友甚至把她比作“魯迅”。

      自3月以來,對于政府是否應該出手救市,媒體和經濟學界展開了針鋒相對的論爭。以許小年、胡舒立、謝國忠為代表的市場派,堅決捍衛(wèi)市場的純潔性,認為救市將導致市場對政府干預的路徑依賴;而以葉檀、水皮、劉紀鵬為代表的一方,強烈呼吁政府出臺利好政策,擔心市場將會因為信心崩塌而出現(xiàn)系統(tǒng)性風險。

      這一次,一直標榜自己市場派的葉檀一而再、再而三地發(fā)表評論,激烈呼吁“救市”,尖銳地把反對救市的一方指責為“偽市場派”,是食洋不化。“他們明明知道制度基礎是有問題,還不主張糾偏,唯一的后果是讓投資者當炮灰,再興起一次推倒重來式的股改,這是徹底不負責的做法。”

      4月24日這一天,重度套牢的中小投資者們終于盼來利好消息,態(tài)度含糊曖昧的官方終于進行了實質性的政策干預。葉檀立刻再次發(fā)表數(shù)篇評論,給以肯定。

      站在時代的風口浪尖上,容易名利雙收。誘惑很多,利益也很多。她提醒自己,要與各方拉遠一點距離,這樣才能看得清楚。“不要急于投靠某些力量:投靠政府,會束縛你的手腳;投靠民眾,能得到名譽,但會讓你變得民粹。要知道,這世界上沒有一樣東西是可以免費得到的。”

      葉檀答《南方人物周刊》問

      Q:你對自己的現(xiàn)狀滿意嗎?

      A:滿意。我想做的,我努力去做;第二,還有空間讓我去做、有很多想法一致的人在鼓勵我做。情況在慢慢好轉,譬如,以前什么話都不準說,現(xiàn)在可以隨意指責證監(jiān)會的官員。

      Q:對你今天的成績,有何心得可以讓人分享?

      A:堅持你應該堅持的。生活有很多選擇,要判斷什么是應該在意的,什么不是,枝枝杈杈的,都可以略去。

      Q:對你父母那代人和他們成長的時代,你了解嗎?

      A:我抱著同情的態(tài)度看待他們,但我仍然要指出,他們那一代人是悲劇。有時我會想,如果我處在他們那個時代會怎樣?不過就是該下鄉(xiāng)就下鄉(xiāng),該種田就去種田。除非是一個特別有前瞻眼光、意志特別堅定的人,可能會去看偷偷藏起來的幾本書。

      Q:你覺得你的同齡人的最大問題是什么?

      A:他們的問題,我身上都有。我們都是轉型期的人,轉型期的問題在我們身上都會體現(xiàn)。每個時代都有一個主題,當主題明確時,人們都很激奮,五四時期、抗戰(zhàn)時期等等。但我們這個時代恰好是主題不明確的,這使得你很容易不清楚自己要什么。這是我們的模糊性,但必須認清。

      Q:你認為什么人稱得上是有“領袖氣質”?在世的人當中,你最欽佩的人是誰?

      A:我佩服很多人,但都不是大英雄,而是有人性優(yōu)點的人。譬如有毅力的,一個家庭婦女把家打點得井井有條;或者一個下崗工人把小生意做得紅紅火火;或者很年輕就操作著一個很好的媒體。

      Q:你怎么理解責任?責任、權利和自由,你最看重哪一個?

      A:這三個是不可分的,享受自由的同時,必須承擔責任。

      Q:對你影響最大的一本書、一部電影?

      A:20多歲時喜歡文藝書,現(xiàn)在主要是看金融方面的,像《凱恩斯傳》和弗里德曼的《貨幣理論》都不錯;歷史題材的也喜歡,比如《走向共和》、《袁世凱傳》,你都能從細枝末節(jié)上看到歷史的轉變。

      Q:對你來說,什么是最重要的?

      A:一百多年來,我們國家一直在走現(xiàn)代化之路,但都沒有成功過。希望這次不要拐彎了。在這個歷史轉型時期,如果我能起一點點作用,我就非常滿足了。

      Q:你覺得自己幸福嗎?有沒有不安?最大的擔憂是什么?

      A:會有點感動在。政府部門里的人、學界、同行,還有普通人,我能體會到他們對我的支持。在很多人集體難受的時候,你要給別人堅持的力量,讓別人挺過去。

      在有濃霧的地方,才需要穿透迷障的光亮。這是一個紛繁復雜眾聲喧嘩的世界,在股市、房市、通貨膨脹等諸多經濟現(xiàn)象糾纏一團的當下,葉檀博士以她深厚的學術修養(yǎng)、鮮明的價值立場、以及清晰流暢的文體表達,持續(xù)地發(fā)出理性之聲,體現(xiàn)出了一個學者型評論家的可貴力量。在精深的經濟學理論走向大眾啟蒙方面,葉檀的文章有其積極意義。

    熱點新聞

    推薦產品

    x
    • 在線反饋
    1.我有以下需求:



    2.詳細的需求:
    姓名:
    單位:
    電話:
    郵件: